中国股市有哪些问题?

2024-05-19 06:46

1. 中国股市有哪些问题?

以上全是我的个有观点
第一,中国A股是全球扩容最大的股票市场,几十年积层在一起的全流通一次过适放出来。
第二,中国A股的新股发行量全球最大,每天都有新公司排队进入这个他们的搜猎场。
第三,中国股市上的上市公司从不分红,只会融资,而且业绩市盈基本上是全球最差的。
第四,中国股市的公司大部分是国企,这群企业干吃不干活,全都是求爹求娘的败家仔。
第五,中国股市从来没有诚信,因为他们不会对股东负责的。
第六,中国的公司生产质量世界上最差,举个例子吧:
昨天银行保安买了一台小车,好事啊,四个轮的,当我们问他买了什么车时,他给了我们五个猜想“都是B字头”,哦,我们大为惊奇,是不是宾利呢,宝马吗,还是奔驰呢?答案完全让你惊心动魄,保安的回答是:“B样的”。谁都不明白,不是B字头的车都是B样的吗?我们那么女的猜了半天都想不出,但当时有一个男同事居然笑而不言跑了。
猜了半天,我在股票软件上打了BYD,原来是比亚迪,怪不得,BYD出产的车个人认为是城市的垃圾。

中国股市有哪些问题?

2. 中国股市存在哪些问题?

楼主你好!熊市不言底,中国股市把股市的融资功能摆在了投资功能的前面,股市的发展一直以来被当成是圈钱的地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成为了一种空头支票。这对中小投资者太不公平,重融资圈钱,轻回报分红少,没有投资价值,所谓的蓝筹股中国石油、中国神话等高价发行圈钱,现在跌去了发行价的1/2,比垃圾股跌得还多,政府不管百姓的死活,都跌到1800多点,还发新股圈钱,看看美国、越南政府怎么做得,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政府,尤其是中国政府来说,股市的首要功能是什么?是投资吗?不是,那是投资者的认识,股市的功能在政府的眼中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也必将是融资与再融资。所以,在投资者看来不得了的暴跌,在管理层眼中不过是几根曲线的上下而已,既没有切身感受,又没有利益的纠纷,更没有利害的关系。但是,如果股市的暴跌影响到了企业的融资和再融资,影响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预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政府救市就是救企业,救消费,救经济,才会有人真正把救市当回事,也才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甚至问责。中国股市跌了73.5%,国内无人叫危机.美国跌了30%,政府注资救市.美国的次货危机比我们厉害,基本面比我们糟糕.为什么我们却比它跌得凶?根本地讲就是我们的制度有重大的缺陷.大小非和新股的发行,不断地增加大小非,公司分红仅有三年利润的平均30%,也就是说每年只需拿出10%的利润来分配,这里面有投资的概念吗?明目张胆的圈钱啊呀!公平正义何在?可能只能等到下一个天地轮回.
由于“大小非”的存在,市场已经不是均衡博弈的市场,由于供求关系的急剧转变,自我调节能力已经失效。大小非的问题一天不化解,中国股市的探底之路就一天走不完,即便美国的金融危机都化解了,全世界的股市都回升了,中国股市的好日子也遥遥无期。如果期望市场自我调节,那估计还得等2009、2010年“大小非”减持的洪峰过去。这种调节将是缓慢而痛苦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炼狱式的考验。

3. 中国股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中国经济起飞和奥运题材的炒作到07年10月涨幅过大有调整的必要.
2.美国次级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
3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4.在美国经济不景气,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大量热钱进入我国,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000多亿美元,中国为抵挡热钱和通胀采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不利于股市的货币从紧政策.
5.最主要的大小非在今年迎来高峰,对于极低成本的大小非现在的市值是很有吸引力的,谁不想套现呢,减持对2级市场产生冲击,一面是货币从紧政策一面是不断减持,资金供应不足,供大与求,跌也是清理之中的事.
6.<6.10>暴跌直接原因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幅度是以前的2倍,其次国际原油期货大涨,越南经济危机或将影响整个亚洲.
7.中国经济真的衰退了吗?现在只是从过热向平稳发展,软起飞.这样中国经济就可以走的更远,股市也一样.

中国股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4. 关于中国股市的疑问?

中国股市现在散户的资金总量占股市资金总量百分比是多少?
占比50%以上 一些基金也可以理解为大散户

散户的年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的比例各是多少?
60后 70后最多 80 较少 90更少

如果散户资金全部撤出会对股市造成多大影响?
如果撤出并且不再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股市,那会下跌的,因为占比很大.这个问题其实是瞎想的,不会全部撤出!

5. 中国现在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指导思想 
  就我的理解,西方的股票市场是老百姓(投资者)发展起来的,然后才有政府介入;中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催生的,甚至是政府生出来的。所以,西方的股票市场无所谓什么指导思想,只有赚钱的思想。每人都想赚钱,交易就做成了;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既然是在政府的操纵下发展的,指导思想就特别重要。 
  到目前为止,中国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帮国有企业解困。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换个说法,说是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民营化,这比说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好一点。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是怎么让老百姓的钱流到最困难的国有企业;而帮助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怎么使国有企业转到最能经营好它的人手里。这就是不同的指导思想。
二、证监会的两项功能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先生说,证监会专门防止骗子。这讲得很好。证监会就是干这个事的。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作保护投资者免受上市公司经理的欺骗。但实际上证监会的用处不是这样。因为实际工作中,证监会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即怎么使钱流向困难的国有企业。到了1999年,证监会又增加了第二个功能,就是帮助提高社会总需求。去年要保GDP增长,怎么保呢?就是刺激投资需求或者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怎么上去呢?有人出主意,股票市场越热,大家收入预期就好,消费就可以上去。 
  暂不谈这个逻辑对与不对,在证监会承担着这两个功能的情况下,怎么抓骗子?根本没办法。保护投资者,谈何容易!
三、产权问题 
  中国的上市公司主要由国家控制,由国家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企业不会注意信誉机制(reputation)。 
  当博弈是可以重复的时候,博弈者才会注意声誉。而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使得每个人都在玩一次性博弈——明天谁当总经理谁也不知道,我干嘛不在今天捞一把? 
  资本市场之所以在西方能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骗人的钱骗一次可以,骗两次也许行,骗三次就很难了,所以,要想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你要特别注意声誉。但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只要在任期内能捞到一把钱,以后这个企业能不能再融到资,就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 
  第二,不可能从法律上保护投资者。 
  以关联交易为例。在现有国有企业制度下,不可能制止关联交易。大家知道,关联交易是根据交易者定义的,而不是根据业务定义的。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都是一个,因此国有企业间的所有交易都是关联交易。比如说,一个高科技企业上市了,融了几个亿,然后政府发现,别处有个低科技企业处于困境,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于是政府说,你把它兼并了吧。这就是关联交易。如果产权制度不改革,关联交易的现象是不可能解决的。香港的上市规则规定,关联交易需要小股东审批,把这一点拿到内地来,恐怕小股东们日夜审批都批不过来。 
  第三,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的话,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就会非常严重。 
  为什么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这么严重?主要是产权问题,因为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掌握这个企业但并不持有这个企业的股份,只有拿到控制权才会有实际利益,所以大家就为了争夺控制权而斗争,把精力主要用于权力斗争而不是生产性的投资和生产性的努力上。上市公司当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权力斗争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但常常是改进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干得不好,就会被人推翻。中国上市公司的斗争可能是搞垮企业的一种措施。 
  第四,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法制定出来。 
  中国许多有关上市公司的条例在制订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企业的前身一般是国有企业,所以制订出许多特殊的约束性条款。比如说,有一个规定是,只有三年赢利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这相当于说,只能卖好看的西红柿,长得不好看的就不能卖。这没有道理。讲道理的做法是,只要信息披露是真实的,谁想上市谁就可以上市。 
  此外,还有一系列因担心所谓国有资产流失而作出的规定。其实,什么叫资产流失?如果是公开叫卖,谁出价格高谁拿走,那么哪怕只出一块钱,也不能叫流失。但是,由于企业是国有的,如果不遵守某种硬性规则的话,就将真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大量的规则就出台了。规定注册企业时无形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这样一来,如果私营企业真要上市的话,一定会感到特别累。这些规则并不是根据它的情况制定的,但是它还必须走这个程序。
四、地方股票市场 
  西方的股票市场是从地方到集中。集中的股票市场有前提:法律体系要更为完善,信息的传输要更为畅通。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要追求建立一个全国的股票市场,而且认为地方的股票市场更混乱,至少在理论上讲不通。 
  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传输不畅通,理性的借贷者只会把钱借给认识的人、村里的人、周围的人。而现在的规定相当于说,村里的人不能互相借钱,要借钱的话,广东的人必须借给陕西那边的不认识的人,这才是国家应该允许的,这个道理完全反了。正因为我们国家法律不健全,信息传输扭曲得太厉害,所以应该是出钱的人和花钱的人离得更近一点。如果我买了你的股票,那么我至少还有机会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垮了。现在的情况正相反,有好多企业已经成烂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报纸上还宣传它是好企业,这样才真正造成金融危机。
五、经理、股东与职业道德 
  经理和股东是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经理作为代理人,对股东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就是诚信(fidelity)。诚信如何在法律上得到保证?对中国的法律队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英国公司法的整个现代制度是从最原始的信托法(trust law)走过来的。英国人所自豪的对法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发展了信托(trust)这个概念。而我们没有这个概念。中国法官、律师对trust的文化背景、案例都没有足够的积累。对于中国有没有一个能够保护资本市场的真正的法律队伍这个问题,我是存疑的。 
  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与此相关。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在表面是一个道德问题,实则是一个制度问题。经理其实是“保姆”,但现在被认为是“老板”,而且他自己也觉得是。其实不然,好比一个保姆,主人不在,保姆就觉得自己是主人了。从长远来看,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资本市场,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钱交给别人花,别人用。如果你对用钱的人的道德没有基本信赖的话,你怎么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用? 
  职业道德问题不仅是经理的问题。假设在一个企业里面,总经理持有10%的股,如果他为了这部分股权损害企业利益的话,是违法的。但是在国有企业里,假如一个国有企业有200个工人,所有者说要卖掉这个企业,但200个工人不同意卖这个企业,这却并不被认为是违法的。这没有道理。因为这企业是全国12亿人的,200个工人只占了其中的那百分之零点零几,难道就能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就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阻碍这个企业的出卖?这应该是违法的。■

中国现在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哪些问题?

6. 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政策性干预过多,规则朝令夕改,股民一方面对政策性干预颇有微辞,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时又寄希望于有力的政策干预
股市上的商品不足,使大量的资金只能投机,股价溢价过高,即使现在股指跌得令很多人骂娘,单看基本面,相当部分的股票仍然有相当高的溢价
股民寄希望于投机而非投资,许多股票明显溢价过高,仍受追捧,在炒新和炒ST股表现特别突出,寄希望于有比自己还笨的笨蛋在高位接手
内幕消息和老鼠仓等违规甚至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强,监管形同虚设

7. 关于股市的问题

华尔街那个我是看懂了,盖葛的打算我认为有点类似于炒作资产重组,公司并购概念,只以股票差价而不是真正地经营公司本身来获利。
盖葛打算以低价买入之后再放出消息引起股价上涨,但是巴德提前放出了蓝星要涨的消息,盖葛就很难在低价买到蓝星股票,蓝星股票上涨飞速,盖葛只能决定以22块加速买进,然而在盖葛买进之后,巴德让他们公司的员工客户全力抛出蓝星。
同时,蓝星工会突然出现,盖葛失去了工会支持,知道蓝星不会再涨,也下令抛出,我们知道,当所有人一起抛出时,股票会卖不掉,也就是缩量暴跌,股价达到18块的时候,赖瑞出场,全力买进,持有蓝星大量股份,达到拥有蓝星控制权的目的。
股价又下跌到16.5块,盖葛决定认赔出场,也就是说,在这笔交易中,盖葛的买进价在22块,卖出价在16.5块,每股赔了5.5块,而盖葛持有的蓝星股票量是很大的,那么亏的就多了。
其实对于盖葛来说,这只是一次交易,并没有让他亏光,只是觉得自己被巴德耍了所以很不爽。
颠倒乾坤我还没看。。。

关于股市的问题

8. 中国股市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每天涨,不能超过10%;每天跌,也不能超过10%,这就是涨停板制度。
  不知不觉之中,涨跌板制度已经伴随了我们将近10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制度并不是中国股市的"原配",而是始于1996年12月16日政策打压股市的"变种"。10年前的中国股市彼时彼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一波跨年度牛市。上证指数从500多点起步,一路过关斩将直奔1000点而去,尽管有喊话,尽管有禁令,但是狂热的市场并没有把管理层放在眼中,
  香港97年回归的预期刺激着投资者欲罢不忍,眼看着市场可能会失控,人民日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终于出现在新闻联播之中,"正确认识当前的中国股市"的后果是可以预见,为了抵消这种后果的后果,也为了切实地降低这种风险的风险,管理层同时对涨跌停作出了限制,沪深股市在连续三天跌停之后才渐渐完成硬着陆。
  其实,在股市的T股价格上实行限制,并不是国际惯例。为了防范风险,成熟市场一般会对指数跌幅超过10%作出停市的安排,但这种停市一般也就是半个小时,目的还是缓和场内投资者的情绪,降低非理性的操作,减小羊群效应。比如最近日本东京股市就为活力门事件引发的恐慌而停过市,印度股市也在跌幅超过10%的时候停过市,但是个股的涨跌上却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作出这样的限制是和股市价值发现的功能不相称的,也是矛盾的。
  的确,在没有涨跌板限制的日子里,股市涨起来惊心动魄,跌起来也惊心动魄。很多老股民也许还都记得"二桥一嘴"鼎盛时期的风光,外高桥、浦东金桥大比例送股之后当天盘中就能填满权,当天就能带动市场掀起新一轮的涨幅。当然在遭遇"健康问题"这样的谣言扰市的时候,个股也都能跌出30%甚至40%的跌幅来。
  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的第一股,上市当天的走势让看惯了涨跌板限制的投资者极不适应,不光投资者不适应,就是管理层也极不适应。明明知道,这是机构的操纵,但是查起来未必能够把罪名落到实处。50元,为什么就不是投资者冲动的后果呢,谁又能规定股市上的投资者都是一种理性的抉择呢?谁让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停板限制的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琢磨,一琢磨,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上市首日可以不设限制,而在平时却要加以限制?如果首日不加限制有其合理性,那么平时的限制合理性在哪里,如果不合理,是不是应该取消?如果不应该取消,那么上市首日是不是也应该设涨停板
  如果涨跌板取消会有什么风险没有,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取消了涨跌板只会活跃市场,加快交易节奏,价值发现可以一步到位,价值回归也可以一步到位.那么,取消涨跌板会不会助长市场的投机热情,换句话讲,对市场是利好还是利空?方泉认为是中性的消息,水皮则认为在目前的市况中会构成一个推动指数向上的利好,会刺激市场的震荡幅度,加大市场对游资的吸引力度,恰恰是因为是利好,管理层现在未必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这个决心是不好下,不过牛市里不下,熊市里就更不好下,晚下不如早下,下了也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