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与中国关系

2024-05-09 11:06

1. 中东的与中国关系

经过多年艰苦创业,中东地区业务快速发展,形成了集团公司在中东地区业务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是中国石油甲乙方单位在全球最多的地区,也是近年来海外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2015年9月24日,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关于下一阶段中东业务发展重点,提出具体部署。一是不断扩大油气投资业务,围绕把中东建成海外最大合作区做好战略布局,抓好项目的组织和运作,积极稳妥推进新项目和新市场开发。二是大力开拓中东服务支持业务市场,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增强开拓外部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探索推进合作新模式。三是做大做强中东原油贸易,做好原油贸易整体规划工作,并加强计划性研究分析,尽快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中东地区油气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四是进一步发挥中东协调组组织协调作用,理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树立中国石油良好形象。

中东的与中国关系

2. 中国和中东有什么关系吗

美国离中东那么远,都有那么多关系,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从地缘上来说和中东只隔着南亚中亚,当然有关系。
中国政府信奉独立外交的大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
所以在许多问题上与西方国家是有分歧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敌对或疏远西方的中东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就稍好一些。比如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现在的伊朗、现在的叙利亚阿拉维政府就算是和中国关系比较好的。
包括一些相对比较稳定的寻求独立外交,想走世俗化道路发展经济的中东国家也与中国有更多的经济关系,甚至是在伊朗北部外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都和中国在经济往来上逐渐密切。
总的来说中国在处理与中东的关系上做的比西方和美国、甚至是俄罗斯更好。

3. 中东局势与国际关系事什么

很明显,中东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国际间各国之间的关系的好坏。
1》中东地区(可以说只有中东地区)拥有及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世界上的耗能大国基本上靠他们养着,从单纯的经济关系就决定了世界各国与中东各国的政治关系。看看两次海湾战争吧,美国宁愿撒掉几千亿几万亿美金,也不惜搬掉不亲美的萨达姆政权,所有的问题显而易见了。
2》中东内部各种势力群立,关系复杂,怎么打中东的牌是各国需要下功夫掂量的事,但即使这样世界上的大国在中东该投哪一注也很难厘清。国际关系也就显得水荡标摇。
综上所述:中东这个不稳定的局势会直接影响到国际关系的稳定,甚至为中东大打出手的局外国也屡见不鲜

中东局势与国际关系事什么

4. 中东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分析

您好,对于您的问题【中东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分析】这个问题为您做出如下解答。您好亲亲,中东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分析,亲亲,中东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一贯重视的发展中国家集中之地。中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禀赋鲜明,人口红利丰厚。中东地区是中国互补共赢的天然重要伙伴,中国是中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东地区能源领域的重要外国投资者和工程承包劳务市场的重要运营商。展望未来,中国和中东各国在能源领域、制造业领域和设施联通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为了持续深化中国和中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本报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对接彼此发展战略,中国提供更多实质性帮助。第二,全面推进能源领域合作,能源领域的双向流动将持续深化中国和中东的战略伙伴关系。第三,建立中东地区贸易投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第四,把握中东基础设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机遇。【摘要】
中东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分析【提问】
您好,对于您的问题【中东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分析】这个问题为您做出如下解答。您好亲亲,中东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分析,亲亲,中东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一贯重视的发展中国家集中之地。中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禀赋鲜明,人口红利丰厚。中东地区是中国互补共赢的天然重要伙伴,中国是中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东地区能源领域的重要外国投资者和工程承包劳务市场的重要运营商。展望未来,中国和中东各国在能源领域、制造业领域和设施联通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为了持续深化中国和中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本报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对接彼此发展战略,中国提供更多实质性帮助。第二,全面推进能源领域合作,能源领域的双向流动将持续深化中国和中东的战略伙伴关系。第三,建立中东地区贸易投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第四,把握中东基础设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机遇。【回答】
亲亲以下是为您找到的相关扩展:中东[1]地区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历史悠久、文明深厚、资源富集,是典型的地理、民族和宗教的多元地带,也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战略高地。中国已和所有中东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成为中国和中东关系的主旋律。经贸合作是中国和中东关系的压舱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气供应者,中国与中东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中东保持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工程承包等传统领域合作势头的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合作领域取得突破,合作持续深化。2020年,中国与中东地区贸易额2726.3亿美元,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自中东地区原油进口2.5亿吨,占同期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石油进口最大国家。疫情危机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同中东地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贸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各国重大发展战略对接,有助于将双方的合作潜能进一步释放为现实的合作动力,将双方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助推力和中长期经济增长源泉。本报告通过分析中东的多维度经济数据,准确把握中东的经济发展特征,探讨中国和中东经贸合作的互补优势和重点领域,对于未来中国和中东在经贸领域扩大合作有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方向建议价值。【回答】
还可以分析多一点吗?要1000字【提问】
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即中东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包容了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中的三个: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古老、璀璨的文明之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相互影响与交融源远流长。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的交往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遣张骞等人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19~公元前115年),"开辟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交往的通道。其间波斯也派使节来华。大唐强盛之时,正值阿拉伯帝国崛起,两大文明的交往渐趋频繁。中国史书记载,651~798年间阿拉伯使节来华37次。伊斯兰教也是在那个时期传入中国的。各地穆斯林中广为流传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体现出当时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851年面世的《苏列曼游记》,1355年的《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等书籍(其他还有《阿拉伯人及波斯人至印度中国记程》、《道里邦国志》、《黄金草原》、《中国印度见闻录》等阿拉伯文献),记述了阿拉伯商人、旅行家在中国的见闻,介绍了当时中国的地理景观、社会风貌、人文习俗等诸多亲历所见。明朝,郑和于1405~1433年率舰队七下西洋,多次访问吉达(沙特阿拉伯)和亚丁(也门)等地。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和资木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和中东国家的交往受到严重干扰和影响。新中国的成立为与中东国家友好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回答】
与中东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进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为两个时期,即前30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70年代末期),后30年(70年代末期以来的30年或改革开放后的30年)。前30年主要是积极推动建立外交关系(实际上这一进程持续了40多年),以政治领域的合作与协调为主,辅之以经贸和社会文化交往;后30年则主要是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同时扩大在经贸、社会文化领域的交往与合作。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相互了解认识的观望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而与中东国家则经历了一个相互了解、认识的“观望期”,这与当时中国和中东国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不无密切关系。当时中东许多国家仍处于英属或法属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尚未实现民族独立和解【回答】

5. 中国与中东发展经贸的不利因素

政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差异性,导致很多企业进入他国市场时容易陷入法律盲区,导致经营的不顺甚至是失败。
外交:进行对外投资时,对被投资国的政治、经济等环境估计不足,如在利比亚的投资就因为爆发内战而遭受了巨额损失。
生产: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贸易优势,出口产品大多为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或科技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方面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为许多国家以反倾销为借口而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口实。
全球局势: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危机的冲击导致全球市场需求的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摩擦增多,各种隐性非隐性贸易壁垒加强。

中国与中东发展经贸的不利因素

6. 如何读懂中东国家关系

伊朗::亲俄、亲华、反美、反以色列、反沙特、与土耳其相对和平共处,与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政府是同盟关系。伊朗在巴列维王朝时亲美,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政治较为独立(巴列维王朝是美国傀儡政权,故伊朗现政权天生反美),当时是反美不亲苏,伊斯兰革命后第二年就开始打仗,和伊拉克打了8年两伊战争(美国授意萨达姆)。进入21世纪后,伊朗因为美国的中东政策开始逐渐亲俄。

伊朗亲华,主要三个原因:一是中国需要石油;二是中国是大国,在伊核问题上可以为伊朗提供支撑;三是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还能为伊朗提供多方面的支撑,中国和伊朗天生就合作空间大、矛盾少。
伊朗反以色列的理由很简单,任何中东伊斯兰国家都反以色列,包括土耳其这个和以色列有很多共同盟友的国家都反以。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以色列是个“外来者”,在伊斯兰世界被认为是入侵者。为了将以色列赶出中东,该地区二战后曾爆发五次中东战争。
伊朗反沙特也是有历史的,这主要是伊斯兰内部的派别执政,逊尼派和什叶派争斗一千多年,至今未熄,两者同样水火不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口号就是要在中东推行整个“伊朗式”的伊斯兰革命,沙特自然也会与其为敌。

伊朗与土耳其之间,一个是什叶派伊斯兰国家,一个是世俗的伊斯兰国家,两国虽然主张不同,所在阵营也不同,但互相并不反感,有时候还有合作。很显然那,双方暂时都不会敌视对方,主要是因为两国实力基本相当,都不想增加一个强大邻国对手。

由于都是什叶派主导政府,所以伊朗与伊拉克政府、叙利亚政府关系较好,彼此属于实际上的同盟关系,特别是伊朗与叙利亚,关系尤为密切,彼此都认为互为唇齿。


什叶派主要分布图

沙特:沙特亲美、亲华、惧俄、反伊朗、反叙利亚、反以色列,亲其他逊尼派国家。

沙特亲美,源于五次中东战争证明,有强大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在中东不可战胜,同时也表明苏联在中东不堪依靠。再加上,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中东一些国家惧怕苏联就都投入了美国怀抱。而且,就利益而言,美元石油捆绑对沙特也是现实好处极大,所以无论是基于现实利益还是基于政治利益,最终沙特都选择了亲美。

沙特亲华,则完全是因为中国是大国,沙特这种国家是大国都是想亲近的,何况中国还是“人畜无害”的大国。而且,中国还破天荒地将战略导弹卖给沙特,价格还极其公道,这让沙特感激。最近十多年,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量大增,中国又成了沙特的大客户。所以,沙特亲华是必然的,双方共同利益多。

沙特惧怕俄罗斯也是因为俄罗斯是大国,对沙特来说,俄罗斯这种国家得罪不起。不过,沙特并不亲俄,原因是俄罗斯支持沙特的敌人——伊朗。俄罗斯与沙特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双方在原油“业务”上还是竞争关系。

沙特反伊朗是没得说的,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有很强的号召力,沙特是王室当权,两者绝对死敌。反叙利亚的理由也差不多,一方面是宗教派别原因,但主要是因为叙利亚和伊朗是盟友,而且叙利亚还是信仰逊尼派的人口占大多数,所以沙特作为逊尼派国家也想促使叙利亚建立亲沙特的逊尼派政权,现在的叙利亚反对派和IS,多是和沙特信仰一样的逊尼派的瓦哈比派。
反以色列则是作为阿拉伯国家首领之一的沙特的“天职”,连土耳其都反以色列,沙特如果不反以色列在伊斯兰世界还怎么混?中东只要是伊斯兰国家,必反以色列,巴以问题使得以色列和伊斯兰世界水火不容。

土耳其:土耳其亲美、亲西方、反叙利亚、反以色列、与中俄保持合作,与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关系微妙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是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做梦都想加入欧盟,所以土耳其亲美、亲西方,但由于是伊斯兰国家,一直未能被西方真正接受。土耳其反叙利亚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想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向中东方向继续延伸自己的影响力,做奥斯曼帝国的梦;另一方面,则是以此来保持和西方的一致;此两者互为表里。

土耳其反以色列,同样是基于自身想在伊斯兰世界扩大影响力的需求,土耳其只有仇视以色列,才能更加亲近阿拉伯国家。土耳其有野心,但与中国和俄罗斯总体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关系,彼此都未真正交恶,中俄也需要这种想在中东做大的中东地区国家。

耳其与中东逊尼派国家关系微妙,原因是逊尼派国家多是王室执政,而土耳其是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相比伊朗什叶派对逊尼派国家的威胁,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对沙特等国的威胁一点也不小。所以,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对土耳其也抱有很大的戒心。

埃及:亲美、亲俄、亲华、亲沙特、反以色列。

埃及这个国家比较特殊,其虽然大部分地区处于非洲,但其却扼守地中海与印度洋的咽喉,掌控者苏伊士运河。埃及是地区大国,其在中东、北非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整体和沙特一样,是亲美政权。埃及也是逊尼派国家,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反伊朗、反叙利亚,只是相比沙特,埃及地处非洲,距离伊朗更远,所以埃及相对较为克制。埃及当然也反以色列。当然,埃及除了亲美,与中国和俄罗斯关系也很好,特别是

7. 中东国家关系图解


中东国家关系图解

8. 现在国家.中东关系如何

近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即:多点地区冲突同时爆发,互相呼应,互相影响;地区政治力量出现新的消长变化。政治伊斯兰势力上升,传统大国地位下降;美国对中东新战略严重受挫。在可预测的未来,中东热点问题将持续成为地区动荡之源。其中伊拉克政局的走向将对未来中东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政权之间对权力与影响力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地区内激进势力将更趋活跃,极端思潮蔓延,并有向地区外扩展的趋势。同时,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难以完成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使命。国际和中东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和中东国家分别面临新的不同的国际环境,对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东地区曾经孕育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但是现代民族国家基本上都是一战后至七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中东国家在获得独立后经历了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使社会、政治局势处于“极不稳定”之中,政权更迭频繁。国内社会变革和政局“不稳定”的延伸,必然造成国际关系的多变性和不稳定性。这也是二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一大特点。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对抗型和非对抗型。 对抗型关系表现在中东国家之间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中,如阿以冲突,两伊战争,伊科危机和海湾战争。 非对抗型关系主要以竞争、合作、盟友三种形态存在。在长期动荡的环境中,中东各国几乎都把提高自身军事力量以超过对手作为安全基准线,因此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诸多竞争之外,扩充军备成为中东各国之间竞争的主要目标。然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中东国际关系的主流。这不仅仅在阿拉伯国家之间,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也有过或继续保持着程度不同的合作关系。而且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涉及诸多领域的诸多方面。二战后,中东地区先后出现过二十多个区域、亚区域组织或联盟,在这些区域组织或联盟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结盟非常普遍,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不稳定性,大多数所谓的“联盟”已不复存在。目前仍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有: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八国集团等等。  二、大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  二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发生了反反复复的变化,中东各国经过长期斗争,相继取得独立。许多中东国家独立后都采取了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宗主国和美国的立场,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苏丹等。只有少数国家与宗主国保持着密切关系,如黎巴嫩、约旦、海湾酋长国等。冷战时期,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下,独立的中东民族国家由于自身实力弱小,在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下,在全球国际关系体系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大多数国家不得不分别从属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只有极少数国家旗帜鲜明地提出“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艰难的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 欧洲国家与中东具有渊源久远的历史联系和地缘上的优势,因此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从七十年代的有关经济发展的“地中海总政策”和欧阿对话,到九十年代的欧洲、地中海国家稳定共同条约,欧洲国家致力于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苏联也与中东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经济合作中对许多中东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曾有过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是中东国家最重要的武器供应国之一。俄罗斯继承前苏联的政治遗产以后,也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关系。 在冷战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东地区矛盾进一步趋于表面化的背景下,以色列和土耳其及海湾合作委员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特别是以色列和土耳其被视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支点”。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与以色列先后五次签订了确立战略伙伴关系或协调政策、联合行动的协议,土耳其早在四十年代末就与美国签订了军事援助协定和经济合作协议。而叙利亚、伊拉克、民主也门、阿富汗以及埃及(纳赛尔时期)等国曾是苏联的盟友,九十年代俄罗斯重返中东后,在广泛发展与中东国家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恢复与叙利亚、伊拉克的盟友关系。以色列和科威特这类国家不仅是某些大国的盟友,而且对这些大国(主要是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卫自身安全,于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利益不得不牺牲其它利益,比如经济利益,比如允许外国军队在国内驻军、使用港口或建立军事基地。  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  大国与中东国家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和对抗,其中美国与某些中东国家的对抗最为突出。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苏丹长期被美国政府列为最“无赖国家”。这种对抗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强权政治所致。美国不顾中东各国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现实,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强加给中东国家,以控制中东国家为其全球战略利益服务,从而引起中东国家的普遍不满。大国在中东地区为了实现自身目标,不仅对中东国家施加政治压力、实行经济制裁或封锁(对伊朗、伊拉克实行“双重遏制”,制裁利比亚和伊朗的《达马托法》等),还频繁采用军事手段,如:苏伊士运河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对利比亚的打击,伊拉克战争等等。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顺利得手,使美国确信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使美国的民主之风遍吹中东,战后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伊拉克的石油将使美国实现保障国内能源安全、主导中东地缘政治、进一步担当“世界领袖”的战略意图,而且伊拉克将成为美国根除中东恐怖主义的基地。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将土耳其等国家称为“无所适从国家”,指的是他们在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西方文明之间的尴尬抉择。伊拉克战争以后,沙特、埃及和土耳其一方面对战争保持低调,一方面尽可能置身事外,避免触怒美国,这表明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种种矛盾和面对危机时的无奈。 伊朗被美国称为“世界新的共产国际的中心”,其“新的威胁同旧的帝国一样邪恶”。伊拉克战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紧张。但就目前形势看,战争很难爆发,首先英国不支持美国攻打伊朗,而欧洲国家和伊朗有密切的经济交往,伊朗政府对美国政府也采取较配合的态度。叙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双方的矛盾首先表现在叙利亚反对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等问题上,而且在阿以和平谈判中,叙利亚也一贯态度强硬,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叙利亚一直主张和平。所以他反对美国占领伊拉克,支持维护伊拉克的统一和稳定。以至于美国怀疑叙利亚是俄罗斯供给伊拉克武器的中间人。 可见,国家利益是中东国际关系重新分化与组合的决定因素,根据不同层次的国家利益,各国确定自身在地缘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关系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比起其他关系确实是错综纷纭,复杂多变,可谓“既无恒友,也无宿敌”,有的只是国与国之间永恒的利益关系。美国凭借绝对优势和空前的影响力,将使中东国家依据美国的实力和自己的实力重新组合。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互补,中东国家必须彼此借重、共同合作,以制衡在中东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美国。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国际关系的影响是破坏性和非建设性的,它使海湾战争后比较稳定的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并显示出不同的特征。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呈现一幅以国家利益为主轴、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色调多层次的动态图景。  四、全球化与中东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中东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战争85%以上是由于领土争端、资源(包括水、石油等资源)纠纷引起的。而大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相对复杂一些,如苏联入侵阿富汗及其后的九年战争,对于苏联来讲,是维护其经济、战略利益,而对于阿富汗来讲,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反击侵略战争。海湾战争更为复杂,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石油供给线,制约和打击竞争对手,并以海湾战争为契机,建立美国版本的世界新秩序。伊拉克战争更是暴露了美国称霸中东、称雄世界的勃勃野心。 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来看,尽管国家利益是促使国家关系变化的最根本因素,但是中东国家普遍不发达状况造成的决策非理性现象,仍是导致中东国家关系频繁变化的重要原因。如两伊战争的爆发,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以及七十年代阿拉伯共和国联邦的成立等等。在未来时日里,阿以冲突虽然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对抗实现和平,和谈尽管取得重大突破,尽管政治解决冲突的总趋势不可逆转,但谈判仍是一波三折,很难有实质性进展;九十年代在美国的撮合下以色列土耳其的战略合作关系,不仅加强了双方的战略力量,还改变了中东地区原有的均势格局,导致地区战略力量重组,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对未来局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俄罗斯欧盟国家日本等大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将是合作型关系。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主要大国都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争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利益越来越息息相关,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际合作已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主流,即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求得各自所需的生存和发展。美国与中东国家之间也是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关系,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其战略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为所欲为”,其强加给中东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及所采取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无疑增加了美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对抗因素。 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国际关系格局崩溃,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迈进。在目前“一超多强”的态势下,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关系发展走向、在世界格局的演进过程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更是如此。中东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全球化浪潮中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但由于自身社会经济的不发达状况使其在全球化形势下处于弱势地位,如何采取措施抵消大国的操纵和控制,成为中东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目前在中东地区发挥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主要有:伊斯兰会议组织、阿盟、海合会、大马士革八国集团、马格里布联盟等,除了这些组织以外,中东国家还普遍加强了双边或多边合作与协调,,以求更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全球化背景下,未来中东国际关系的趋势是中东国家之间的非对抗性因素将进一步发展,中东国家间的对抗,无论从发生的频率、范围还是力度来看,都将成下降趋势。世界主要大国与中东国家将以非对抗性关系为主,但是美国为了维护其强势地位,确立下一个“美国世纪”,仍将继续推行其全球战略,因此,美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中对抗性因素将成上升趋势,而且冲突和对抗将是长期的、反复的和具有广泛影响的。但这只限于政治、军事等领域,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美国也很难截然与中东国家划清界限,某种程度的合作将很有必要。美国之外的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大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将是合作型关系。

希望采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