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时间

2024-05-15 06:24

1. 24节气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ˆ_ˆ

24节气时间

2. 24节气时间表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3. 二十四节气对应时间

、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15度,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古时人们以立春为春节,在这一天举行迎春大典。
2、2月18或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节气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3、3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进入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开始出土活动,故取名叫惊蛰。
4、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5、4月4日-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开始清明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
6、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
7、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入夏时间各地并不一致。
8、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是指小麦,大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抢收十分急迫;“种”指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10、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11、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12、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13、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14、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
15、白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16、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17、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登场。
18、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19、11月7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太阳黄经达225度时开始立冬。冬是终了的意思,有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我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20、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太阳黄经达240度时,小雪节气的开始。此时气温下降,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21、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太阳黄经达255度时,大雪节气开始。大雪节气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积雪覆盖大地,能冻死害虫,为越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22、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太阳黄经达270度时,冬至节气开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23、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拿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24、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太阳黄经达300度时,进入大寒节气。大寒,使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对应时间

4. 24节气时间

2010年立春时间:阳历2010年2月4日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闭藏的冬天已经结束,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季开始了。所谓的冬物解冻,万物始生正是这个道理。 2010年2月4日,农历12月21日,星期四为2010年立春。  2010年雨水时间:阳历2010年2月19日  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天气回暖,冬雪都转化为了雨水,导致降水量逐渐增多。2010年2月19日,农历1月6日,星期五为2010年雨水。  2010年惊蛰时间:阳历2010年3月5日  每年的3月5日或3月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震震,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2010年3月5日,农历 1月20日,星期五为2010年惊蛰  2010年春分时间:阳历2010年3月20日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此时太阳到达黄经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意思是说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2010年3月20日,农历2月6日,星期日为2010年春分。  2010年清明时间:阳历2010年4月5日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2010 年4月5日,农历2月21日,星期一为2010年清明节。  2010年谷雨时间:阳历2010年4月20日  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为谷雨,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意思是说谷雨时节,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与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2010年4月20日,农历3月7日,星期二为2010年谷雨。  2010年立夏时间:阳历2010年5月5日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假”,是“大”的意思,是说进入立夏时节,万物已进入生长旺季,故立夏过后,是进行农作物耕作的繁忙阶段。2010年5月5日,农历3月22日,星期三为 2010年立夏。  2010年小满时间:阳历2010年5月21日  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此时太阳到达黄径6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小满过后,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相当于乳熟后期。2010年5月21日,农历4月8日,星期五为2010年小满。  2010年芒种时间:阳历2010年6月6日  每年的6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小麦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为“芒种”。2010年6月6日,农历4 月24日,星期日为2010年芒种。  2010年夏至时间:阳历2010年6月21日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2009年6月21日,农历5月29日,星期日为2009年夏至。  2010年小暑时间:阳历2010年7月7日  每年7月7日或8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思是说到了小暑节气,天气开始逐渐变热,但还没到最热之时。有小暑节气,相应的就有大暑节气了。2009年7月7日,农历5 月15日,星期二为2009年小暑节气。  2010年大暑时间:阳历2010年7月23日  每年7月23日或24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就是非常热,相比小暑,此时已经很热了,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热的时期。2009年7月23日,农历6月2日,星期四为2009年大暑。  2010年立秋时间:阳历2010年8月8日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 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2009年8月7日,农历6月17日,星期五为2009年立秋。  2010年处暑时间:阳历2010年8月23日  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处”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2009年8月23日,农历7月4日,星期日为2009年处暑。  2010年白露时间:阳历2010年9月8日  每年公历的9月7日或9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开始增多。2009年9月7日,农历 2009年7月19日,星期一为2009年白露。  2010年秋分时间:阳历2010年9月23日  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2009年9月23日,农历 2009年8月5日,星期三为2009年秋分。  2010年寒露时间:阳历2010年10月8日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2010年10月8日,农历9月1日,星期五为2010年寒露。  2010年霜降时间:阳历2010年10月23日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2010年10月23日,农历9月16日,星期六为2010年霜降。  2010年立冬时间:阳历2010年11月7日  每年11月7日或8日为立冬,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立冬是反映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2010年11月7日,农历10月2日,星期日为2010年立冬。  2010年小雪时间:阳历2010年11月22日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为小雪,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小雪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麦区就下了大到暴雪。2010年11月22日,农历10月17日,星期一为2010年小雪。  2010年大雪时间:阳历2010年12月7日  每年12月7日或8日为大雪,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2010年12月7日,农历11月2日,星期二为2010年大雪。  2010年冬至时间:阳历2010年12月22日  每年12月21日或22日为冬至,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70度。冬至是反映季节的二十四节气之一,2010年12月22日,农历11月17日,星期三为2010年冬至。  2010年小寒时间:阳历2011年01月06日  每年1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寒,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阳历2011年12月7日,农历12月2日,星期三为2010年小寒。  2010年大寒时间:阳历2011年01月20日  每年1月20日或21日为大寒,此时太阳位于黄经300度。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阳历2011年1月20日,农历12月17日,星期四为2010年大寒。

5. 24节气对应的日期

一.春天1.立春:该节日将在公历2月3日至5日举行。2.雨水:公历2月18-20日。3.斯汀:这个节日将在公历3月5-7日举行。4.春分:这个节日在公历3月20-22日。5.清明:该节日将于公历4月4-6日举行。6.谷雨:公历4月19-21日。第二,夏天1.长夏:该节日将于公历5月5-7日举行。2.小满:阳历5月20日-22日交节。3.芒种:公历05-07年6月。4.夏至:公历6月21-22日。5.酷暑:公历7月06-08。6.酷暑:公历7月22-24日。第三,秋天1.立秋:公历07-09年8月。2.暑假:公历8月22-24日。3.白鹿节将于公历9月7-9日举行。4.秋分:公历9月22日至24日。5.寒露:该节日将于公历10月08-09日举行。6.初霜:公历10月23-24日。四。冬天的1.立冬:该节日将于公历11月7日至8日举行。2.小雪:这个节日将在公历11月22-23日举行。3.大雪:公历12月6-8日。4.冬至:该节日将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举行。5.小韩:这个节日将在公历1月5-7日举行。6.大寒:该节日将于公历1月20日-21日举行。扩展数据立春习俗:1.春祭的开始开春祭祀活动包括祭祀春神(掌管农耕的句芒,又名芒神)、太岁、土地等神灵,以及鞭打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2.祖国在古代,春天开始时举行的故土仪式包括为大地母亲祈祷。故土仪式结束后聚饮,是后世“团拜”“拜年”的一种初级仪式习俗。

24节气对应的日期

6. 24节气具体时间?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
因为古代没有现在使用的公历纪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因此,要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每一年都不一样的,可以说只有大概时间,没有具体时间。
现代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但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又与我们所使用的现代纪年法不同(现代纪年法是以地球绕日运转一周为一年),因此它也不能把二十四节气固定到每年的具体月日上。
但是,二十四节气每年的大概日期是相差不多的。也就是民间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所言“每月两节、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最多不差一两天。

7. 24节气的时间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4节气的时间

8. 24节气的时间

24节气的时间如下:
上半年: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
下半年: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0月23-24日、立冬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民间习俗: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
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民俗活动。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塑,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驱邪消灾、祈年纳福、迎新春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