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理财八卦你知道多少

2024-05-18 20:54

1. 历史名人的理财八卦你知道多少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说:“金钱只能用于满足私欲,并且常常被其拥有者滥用。”所以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要求$3000元的超低价薪水——后被校方以“太低”为由拒绝,在财务顾问劝说下,才终以$17000元妥协。

不过,如果你就此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不善理财的天然呆,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不到20年内的时间内,让几千美元的股票升值到25万美元。虽然他自己对理财并不擅长,但他知人善任,聘请了一位财务顾问替他打理家财,才取得了这样优异的业绩。

马克思


1864年,马克思当时在伦敦做研究工作,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有一次,他获得友人600英镑的遗赠,很懂经济学的马克思决定用它来投资股票,最终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

看来,比起马克思伟大的思想,他的炒股规模却小得多。即使如此,马克思的股票操作也非常谨慎。他瞄准英国刚颁布《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开始飞速发展的时机,分批次购买了一些英国股票,之后他耐心等待市场变化,股格上升一段时间后就迅速地逐一清仓。

牛顿



牛顿的一生是极“牛”的,他是近代经典力学的开山祖师,也曾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不过,他平生唯一一次炒股,却如同经历了2015年中国股灾一般……

1720年4月,牛顿投入约7000英镑买了应该南海公司的股票,仅两个月就股价翻番,随后卖出。但到了7月,股票又继续增值了8倍,这让牛顿悔不当初。“恍然大悟”后,牛顿大概就开始变笨了,他随之决定加大投入,最终巨亏2万英镑——这相当于他当造币厂厂长十年薪水。

丘吉尔



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后,在美国股民巨大热情的感召下,丘吉尔决定自己也投入10万美元玩股票。

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也是美国股灾和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年——在该年10月24日一天之内,丘吉尔就损失了所有本金。那天晚上,巴鲁克邀请大约50名财界领袖一起吃晚饭,向丘吉尔祝酒时,戏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和前百万富翁”。

历史名人的理财八卦你知道多少

2. 你知道哪些名人理财的故事?

1、爱因斯坦说:“金钱只能用于满足私欲,并且常常被其拥有者滥用。”所以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要求$3000元的超低价薪水——后被校方以“太低”为由拒绝,在财务顾问劝说下,才终以$17000元妥协。
不过,如果你就此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不善理财的天然呆,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不到20年内的时间内,让几千美元的股票升值到25万美元。虽然他自己对理财并不擅长,但他知人善任,聘请了一位财务顾问替他打理家财,才取得了这样优异的业绩。
2、1864年,马克思当时在伦敦做研究工作,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有一次,他获得友人600英镑的遗赠,很懂经济学的马克思决定用它来投资股票,最终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
看来,比起马克思伟大的思想,他的炒股规模却小得多。即使如此,马克思的股票操作也非常谨慎。他瞄准英国刚颁布《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开始飞速发展的时机,分批次购买了一些英国股票,之后他耐心等待市场变化,股格上升一段时间后就迅速地逐一清仓。

3、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后,在美国股民巨大热情的感召下,丘吉尔决定自己也投入10万美元玩股票。
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也是美国股灾和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年——在该年10月24日一天之内,丘吉尔就损失了所有本金。那天晚上,巴鲁克邀请大约50名财界领袖一起吃晚饭,向丘吉尔祝酒时,戏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和前百万富翁”。

4、卓别林在自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在好莱坞拿到第一笔巨额片酬时,他欣喜若狂。此时,有个制片人对他讲,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毁在对钱的贪婪上的。于是,卓别林就问,那怎么知道有多少钱就能毁了我呢?
制片人说:“当你还能理性地支配手里的钱时,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最大自由,但如果你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花太多的钱时,那就离被金钱毁灭不远了。”

5、1964年,当肯德基从一家普通的咖啡厅变为加盟企业之后,75岁的桑德斯将肯德基以200万美元加每年固定工资的价格出售。看起来,这买卖已经很赚钱啦。
然而,肯德基IPO后,股东们又轻松赚取了数百万美元,这让桑德斯感觉自己吃了大亏。后在公司的一次加盟商大会上,桑德斯上台花了足足40分钟来抱怨这件事。据悉,在肯德基成功之前,桑德斯经常因赌博、打架而被解雇。

3. 有哪些名人理财致富的例子?

1、爱因斯坦说:“金钱只能用于满足私欲,并且常常被其拥有者滥用。”所以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要求$3000元的超低价薪水——后被校方以“太低”为由拒绝,在财务顾问劝说下,才终以$17000元妥协。
不过,如果你就此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不善理财的天然呆,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不到20年内的时间内,让几千美元的股票升值到25万美元。虽然他自己对理财并不擅长,但他知人善任,聘请了一位财务顾问替他打理家财,才取得了这样优异的业绩。
2、1864年,马克思当时在伦敦做研究工作,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有一次,他获得友人600英镑的遗赠,很懂经济学的马克思决定用它来投资股票,最终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
看来,比起马克思伟大的思想,他的炒股规模却小得多。即使如此,马克思的股票操作也非常谨慎。他瞄准英国刚颁布《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开始飞速发展的时机,分批次购买了一些英国股票,之后他耐心等待市场变化,股格上升一段时间后就迅速地逐一清仓。

3、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后,在美国股民巨大热情的感召下,丘吉尔决定自己也投入10万美元玩股票。
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也是美国股灾和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年——在该年10月24日一天之内,丘吉尔就损失了所有本金。那天晚上,巴鲁克邀请大约50名财界领袖一起吃晚饭,向丘吉尔祝酒时,戏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和前百万富翁”。

4、卓别林在自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在好莱坞拿到第一笔巨额片酬时,他欣喜若狂。此时,有个制片人对他讲,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毁在对钱的贪婪上的。于是,卓别林就问,那怎么知道有多少钱就能毁了我呢?
制片人说:“当你还能理性地支配手里的钱时,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最大自由,但如果你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花太多的钱时,那就离被金钱毁灭不远了。”

5、1964年,当肯德基从一家普通的咖啡厅变为加盟企业之后,75岁的桑德斯将肯德基以200万美元加每年固定工资的价格出售。看起来,这买卖已经很赚钱啦。
然而,肯德基IPO后,股东们又轻松赚取了数百万美元,这让桑德斯感觉自己吃了大亏。后在公司的一次加盟商大会上,桑德斯上台花了足足40分钟来抱怨这件事。据悉,在肯德基成功之前,桑德斯经常因赌博、打架而被解雇。

有哪些名人理财致富的例子?

4. 中国古代有哪些理财名人?

  一、范蠡
  范蠡大概是古代第一个暴发户,而且是单干的。史书上只说他三致千金,但他究竟是
  怎么先富起来的,没有记载。这很是急坏了我们这些想富的现代人。
  据我猜想,范蠡在激流勇退之后,作了自由作家,写了诸如《我在勾践身边的日子》
  、《勾践的成功之路》、《我与西施———不得不说的故事》、《我所知道的勾践》等一
  系列畅销书,因而一跃成为富翁的。
  大概是出版社约稿太多,忙不过来,齐国人请他做官他都不干;又担心遭人暗算,于
  是用了之夷子皮和陶朱公等笔名。

  二、伯乐
  伯乐原名孙阳,因为善相马,被人称为伯乐。虽然没有看到书上说伯乐有多少钱财,
  但伯乐肯定是富起来的一部分———因为他是相马界权威人士。
  书上说,有人在市场上卖马,去了三次都没人买,正巧伯乐站在该马前面看了看,临
  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一眼。结果……结果是该马身价猛增十倍,成了抢手货(暴利啊,物
  价部门也不管管)。
  接下来的事书上没有说,但可以想像,那个卖马人开心极啦,开心之余与伯乐联手售
  马,能不大把赚银子吗?

  伯乐还向领导推荐专业人才———九方皋。这九方皋实在不是专业人才,连马的公母
  和颜色都分不清,领导问他怎么举荐这样的人时,他居然还说了一番道理。九方皋有没有
  送些银子给伯乐,实在有待考证。假如伯乐专门推荐这样的人才,恐怕银子有得赚也。而
  且伯乐已经到了给人作序的级别,遂天天给后进们的书作序,润笔费实在不在少数。
  非但如此,伯乐自己也写书,至少写过一本《相马经》。这本书的价值有多高我们不
  知道,只知道伯乐的儿子看了该书也是不得要领,相马相出了蛤蟆。
  虽然书写得不怎么样,但凭着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地位,伯乐能不富吗?

  三、方仲永的爸爸
  方仲永是神童,方仲永的爸爸更是致富能手。眼看方仲永身上蕴含着商业价值,就拉
  他出去巡回表演(当场赋诗)、签名售书,等等,反正是好处捞了一大把。据说还给方仲永
  买了跑车,夫跑车者,高档消费品也,由此可见方氏之富,亦可见方仲永的爸爸的经营头
  脑。

  四、智永禅师
  智永和尚的字写得好————这当然是专业技能。所以上门求字的人这个多呀,竟然
  把门槛都踏破了,而我们的智永和尚是很节约的,他在门槛上包了一层铁皮,这样仅仅换
  门槛的费用,一年就可以节约开支若干。

  智永和尚的妙处不仅仅在于节约,还在于开反炒之先河,人家求字他不给,还呆在楼
  上几年都不下来————据说是专心练字。这样一来,名气反而更响,不用说,身价定然
  陡增。听说巴黎有一家店铺,专门卖女士皮包,但有规定,每天只卖五十只,来晚了明天
  请早,结果是该店生意火爆。很显然,这只不过采用了智永的老办法。

  智永和尚还有惊人之举,他写了八百本千字文分赠浙东诸寺。这一行为完全是炒作行
  为。首先,千字文不过是一本启蒙读物而已,寺院里要那个干嘛?其次,别人求字而不得
  ,他偏偏白送若干到寺院里。这整个是追求轰动效应,这种做法,跟现在的人砸大奔砸空
  调是一个道理。就凭这吸引眼球的功夫,智永和尚也应该先富起来。

  五、柳永
  柳永先生一不小心因为一句词丢了前程———本来柳永是打算走三年清知府的路线的
  ———只好奉旨填词。柳永先生苦思冥想之后,决定走下半身路线。于是写出了大量脍炙
  人口的诗歌作品并迅速引起了轰动效应,以至于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看他的作品。
  这种情形下,你说柳永先生不富,打死我也不信。

  大概那时候大家的版权意识不强,以至柳永一旦丧失了写作能力,就无收入可言,明
  乎此就可以知道柳永身后萧条的原因,也可以知道版权保护的重要性了。

  六、白居易
  说老实话,白居易富不富我不知道。但推断起来,恐怕不富不行。

  首先,白居易会走后门,初到长安就谒见名士,虽然先被人看不起,但走后门的勇气
  是可嘉的。再加上诗确实写得好,出名简直是等闲事耳。
  其次,白居易是做官的,千里求官只为财,在任上弄了银子没有,实在说不清楚。
  再次,白居易的商业头脑简直是比当时的人高出几个数量级。他在著名的《卖炭翁》
  里写道:心忧炭贱愿天寒。这说明白居易已经深刻的理解经商必须注意外部环境的道理。
  这比那些卖羽绒服而不知道暖冬来临的人高出了若干倍。

  有此数点,白居易先生想要不富,可得之乎?

5. 中国古代的名人理财案例有哪些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陶朱公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
2.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人,古今中外第一风险投资商。
他以投机商业的手段投机政治,并不是让人只要金子,不要银子。面对现实中要有准确的把握,对市场前景进行理性分析,吕不韦崇尚的更多的是投资方面,喜欢去发掘一些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物品,然后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来赚取差额获得利润。当然投资这些领域,你一定要懂行。
3.苏轼,北宋人,控制自己的开支
他为了能节约开支,每月将自己的4500文钱俸禄,分成30份用绳子串起挂在房梁之上,每天需要使用的就取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每天没用完的钱,他便用绳子重新串下来。而且规定自己每天开销控制在150文钱以内的,这样通过方法也控制自己一定的消费。

4.白圭,战国人,后人称“商圣”他不贪图眼前小利,善于推测观测市场的走势,然后抓住最佳投资时机,来获得最大收益。
喜欢观察市场情况,当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绢帛绵絮;当蚕茧养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从而赚取中间的差价。
知道了中国古代人的理财方式,其实我们可以明白,理财方法千变万变,却不会离开几条最基本的原则,省钱、控制消费、关注行情、抓住投资机会。

中国古代的名人理财案例有哪些

6. 名人理财故事和教训

       名人理财的故事和教训 
         先说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家族的理财故事。连战先生的祖籍是福建漳州,祖上于明末清初迁到台湾的台南,世代以经商为生。虽说其祖上一直是台湾的名门望族,但真正使连家“富甲一方”,还应归功于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和连战这两代人。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连家的财产总值估计达300亿元新台币。但你所不知的是,连战父子的发家并不是依靠经商做买卖,而是凭借科学的理财。
         说起连家的理财,不能不说到连战的母亲赵兰坤。赵兰坤出身于沈阳的名门世家,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由于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公务繁忙,几乎没有时间过问家庭理财事务,因此赵兰坤便成为连家的当家人。她不像一般的`富人那样只会把钱存入银行,而是积极地进行投资理财。“台北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陈逢源与连震东是台南老乡,私交甚好。因此赵兰坤便大胆地购买了“北企”的原始股,并担任了“北企”的董事。赵兰坤又在“彰化银行”董事长张聘山的引见下,购买了“彰化银行”的股票。此后,又陆续购买了华南银行、国泰人寿等20几种股票,这些股票为连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连战曾透露他们家的理财方式是“无为而治”,也就是买进之后长期持有。40多年前,他家把所有的家产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并耐心等待,在此期间很少买卖。他家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达到每年20%以上。在不考虑复利因素的情况下,连家的资产以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从而创造了“富甲一方”的神话。
         不注重理财,生活质量就会每况愈下,其间故事比比皆是,胡适便是一例。
         胡适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外交家。他的一生始终处于社会的上层,在步入中年之前,一直收入丰厚。1917年,27岁的胡适留学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月薪280银元。那时一银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0多元,月薪合人民币11200元。除了薪水,他还有版税和稿酬。1931年,胡适从上海回北大,任文学院院长,月薪600银元。
         当时他著作更多,版税、稿酬更加丰厚。据估算,每月收入1500银元。那时一银元约合现在的人民币30多元,月收入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5000元,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他家住房十分宽敞,雇有6个用人,生活富裕。但胡适不注重理财,经常吃干花净,长期没有积蓄。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也就是胡适步入中年以后,他的经济生活开始拮据起来,且持续一生。进入暮年,胡适每次生病住院医药费都告急,总要坚持提前出院。晚年他多次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积蓄。”这句话是多么发人深省啊!
         从上面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注重理财、善于理财,就能步入财富的殿堂;而不注重理财、不善于理财,即使有再高的工资、再多的收入,生活始终会陷入拮据,度日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