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张学良临终前,为何将巨额遗产捐给美国?而不是留给子女

2024-05-09 16:57

1. 2001年,张学良临终前,为何将巨额遗产捐给美国?而不是留给子女

  世纪八十年代末 ,台北某处荒郊野岭,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中,结束一天劳作后的老人独自望向窗外,满眼皆是对自由的渴望。
    他的人生仿佛在36岁之时就已经结束了 ,年少得志,意气风发, 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 ,到头来却只剩下捉襟见肘,家徒四壁,他心中顿时漫上了无可言说的悲凉……
       这是否是你心目中晚年的张学良?而在现实中,张学良却是过着无忧无虑,相对优渥的生活: 
   除了发妻于凤至和第三任妻子赵一荻的先后陪伴之外,张学良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均由人精心安排,时常外出运动郊游,甚至能从送来的杂志书籍中获取外界的信息,每月花费单是和赵一荻 每月抽烟的用度就达上万。 
    蒋介石曾戏称,张学良一年的花销甚至抵得上一个团的军饷。 即使是在2001年张学良病逝后,银行账户里的余额依然高达 6亿美金 ,令人咋舌。
    从1936年被软禁,到1990年完全恢复自由,张学良被软禁近54年。在长达54年几乎无工作能力的软禁生活中,要保持一种优渥的生活何其困难。张学良是从何处得到如此巨额财产?如此巨额财产又被用到哪些地方去了呢? 
    ——读完这篇文章,你将会得到答案。 
       张学良何许人也? 要谈起张学良,就不得不提到 张作霖 。
    张作霖,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军阀 ,他出身贫苦,投身绿林,一路摸爬滚打,最后到了“东北王”的位置。他一生有八子六女,其中最受宠爱的就是 长子张学良 ,张作霖把他作为 奉系接班人 来培养。
   张作霖称雄东北, 其家底自然殷实 ,田产单是在东北北镇就有 1100余亩 ,即使是在北京、天津等地,也有数量惊人的田产和宅院,连曾为和珅私人宅院的恭王府都收入囊中。
   在实业方面,他用自己或张学良的名义开办多家矿场,入股并操纵多家公司,例如在 1916年用张学良名义以六万两入股中兴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大股东。 除了这些以外,各地方官员和商人“孝敬”的古董字画等更是难以估量。
    那么这些钱财究竟有多少呢? 据可查资料,关于张作霖的资产数额有多种说法,2850万之说、5000万之说、3亿元之说,不一而足。但我们可以想见张作霖资产 之丰厚程度 。
      但有 “民国四大美男” 之称的张学良一开始似乎并不愿意接受父亲培养接班人的安排, 他生性风流,热爱自由,向往西方新式文化。 于是,张作霖屡用“激将法”,贬低张学良的军事才能,争强好胜的张学良不甘屈居人后,誓要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
   张学良于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之后更是以 炮兵科第一名毕业 。 “花花公子” 不断做出实事,慢慢地就有了 “少帅” 的称号。
   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加之不容小觑的实力,张学良年纪轻轻便 手掌兵权统帅一方 。 1922年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虽然奉军在主战场溃败,以撤军告终,但张学良初露锋芒,效仿关公, 带着棺材上战场 ,身先士卒,一扫奉军低迷的士气,成为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 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 ,张学良在军中的威望自不必提。
   到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奉军 大获全胜 ,军事实力达到顶点,直系从此走入 历史 ,张学良在战中临危受命,成为 当之无愧的少帅 。
      1928年6月4日,震惊中外的 “皇姑屯事件” 爆发。张作霖路过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铺设在铁轨中的 炸弹炸死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承了其父的财产和地位,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了 名副其实的第二任“东北王” 。
   不同于其父,张学良一贯秉承“统一”信念,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宣布 “东北易帜” ,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从此青天白日旗挂在了东三省的大街小巷每个角落,他的改旗易帜,给当时混乱不堪的中国披上了一层“统一”的外衣。 1930年6月21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海陆空军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人侵占东三省,虽然张作霖在东北留下的财产多数被日本人掠夺,但留下的资产数目依然可观,据传,早在张作霖生前, 一部分资产就被转移到海外 ,这也是张学良晚年定居美国的原因之一, 另一部分,被张学良转移到关内 ,为其生活和供养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1935年 ,外有日本侵略者环伺,因奉行 “不抵抗政策” 丢掉东北被世人唾弃,浑浑噩噩只知执行命令的张学良奉命前往西北剿共。
   家恨又添国仇,中国人却在自相残杀,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张学良想要摘掉“卖国贼”的帽子,开始担忧中国命运的走向,认真思考 “反对内战,一致抗日” 的可能性。因此,他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却屡遭拒绝,始终熄不灭蒋介石心中 “攘外必先安内” 的雄心。
    1936年12月12日凌晨 ,张学良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连同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发动了 “西安事变” 。这只占据了 历史 书课本上短短几行字的介绍,却是张学良杨虎城人生的 转折点 。
   两人 以断送下半生的代价 ,让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杨虎城于1949年蒋介石兵退台湾时 被杀害 ,张学良也自此 被囚禁半生 ,彻底失去了他一直向往的自由。
       在张学良漫长的软禁生涯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 一个是不离不弃一直陪伴的赵四小姐 赵一荻 ,另一个就是因病与他分离,远在大洋彼岸苦苦守候的结发妻子 于凤至 。
   于凤至, 富商于文斗之女 , 11岁 时便被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3岁的张学良。在18岁时,与张学良结为夫妇。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是 张作霖 一手包办的,因此,虽然于凤至容貌端庄,温婉大方,却不免成为了追求英美自由恋爱的张学良心目中 “旧” 的部分。
   加之张学良并不是一个专情的人,张学良与她的夫妻关系中,多了敬重,少了爱意, 他一直不愿意承认对于凤至的喜欢,成日在外招蜂引蝶。 
   这一切在赵一荻出现之后得到了改变,但却并不利于于凤至:张学良认为赵一荻便是他人生对 “新” 的追求的象征,满心满眼都是赵一荻,心中更是少了于凤至的位置,于凤至在感情生活中便一直处于 郁郁寡欢的“等待者” 的角色。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于凤至为张学良多地奔波劳累,加之在被囚前期,张学良一直有轻生的念头,想要结束这种屈辱的生活,于凤至便不断自责自己当初不在丈夫身边阻拦他送蒋介石回南京,背地里经常以泪洗面 。 
    双重强压之下,于凤至积郁成疾,于1940年被检出乳腺癌晚期 ,带着张学良治好疾病与延续血脉的嘱托,无奈之下远赴美国求医,并寻求解救张学良的办法。 临行前,她拜托赵一荻代为照顾张学良。 一个女人,要眼睁睁将丈夫拱手让人,促使“情敌”与丈夫生活在一起,却又无可奈何,其心中苦涩,自不必提。
       但在那个年代,一个病重憔悴的中国女人要想在美国立足,何其困难 。更别提,一个传统的大家闺秀,独自在异国他乡摘除了自己的一侧乳房,这花去了不小的费用,并且,又要抚养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开销更是不少, 此时的于凤至只能放手一搏。 
   凭借着父亲遗传下来和早年学习到的经商才能,于凤至踏出了自己搏杀股市的第一步。她秉承着“物极必反,见好就收”的信念,购入500支无人问津的垃圾股,这些股票却在之后不断上涨, 极富戏剧性的是 ,刚好在股票涨停的最高点,于凤至将股票抛出,就这样, 于凤至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她更是用心钻研,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从瞬息万变的股市中挣了 将近百万美金 ,又受好友 宋子文 的启发,投资房地产行业, 获利颇丰 。
      于凤至开始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向蒋介石施压, 却起到了反作用 ,张学良不仅没有重获自由, 和于凤至的婚姻也被迫走向尽头 。为了丈夫的安全着想,于凤至签署了 离婚协议 。
   尽管已经离婚,于凤至仍然牵挂着张学良,担心他的生活起居,于是,她去世前立下遗嘱, 将自己的巨额财产全部留给张学良 ,就这样,1990年, 八旬老人张学良继承了前妻于凤至的上亿遗产。 
   于凤至几乎是为了张学良而活,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心甘情愿地献给他,最终却只等到张学良在《回忆录》中写的一句: “我和她没有感情,不敢惹她。” 
       讲完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于凤至,我们就来谈谈张学良从他的好友宋子文那里得到的资助。 宋子文,便是前文所提到启发于凤至投资房地产行业的 领路人 ,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与张学良 交往甚密 。
    1945年, 宋子文收到了这样一封来信:“弟和四妹每月抽烟得1000支,需要近万块。布鞋上百,被单2000,棉衣3000, 就连刷牙的开销一个月也得500块。 ”
   信的主人正是张学良,在其后,张学良向宋子文表明借钱之意,并且 一开口就是几十万。 在信中,张学良还写到:“此前向家里致函所要的东西,不知道你给带了没有?”由此看来,张学良还曾以 “购物清单” 的形式向宋子文索要过皮鞋、衣物、香烟等。
   或许有人会觉得,张学良简直是 贪得无厌 ,既要物又要钱,还狮子大开口借下天文数字,实在过分。其实不然,张学良所借之钱财是当时的 法币 。
    1935年 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制度,而后为了购买军备物资,为战争提供支柱,大肆发行法币,滥发超发,以致造成严重的 通货膨胀 。
   到了1945年张学良借钱时, 100元法币的实际购买力不足10元 ,由此可见,张学良所借的几十万元,就相当于 1万元左右 ,对于当时被囚禁的自小锦衣玉食的张学良来说,无疑只是 堪堪维持现有生活 而已。
      或许又有人会觉得,堂堂少帅, 继承了张作霖天文数字般的遗产 ,又怎么会沦落到借钱维系生活的地步呢?张学良继承大量遗产不假,但是在他经常转移幽禁地的情况下,张学良手里的 现金并不充裕 ,又加之大量远在北方的不动产 无法迅速折现 。所以,在手里的古文字画等易折算的物件卖出后,没有收入来源,要想满足他锦衣玉食的生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坐吃山空只是时间问题 。
    这并不是张学良第一次向宋子文求助 。 在于凤至因患乳腺癌前往美国求医时 ,宋子文就曾帮助于凤至解冻张学良被美国人冻结的财产,二人关系可见一斑。宋子文在生活上对张学良格外照顾,在于凤至去美国后,也经常写信给张学良报平安,并透露于凤至的情况。
   有友如此,何其幸运!无论是张学良得势还是失意,宋子文几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帮助张学良,张学良大为感动, 他曾经说过,宋子文是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时间再次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1988年 蒋经国的离世 ,张学良被蒋介石父子幽禁的日子似乎就快结束了。 李登辉执政后 ,从1990年起,张学良就已 全面恢复人身自由。 
   在张学良多年运转之下,终于把自己大量的不动产变卖折现,筹集到一笔不小的费用,又由于张学良的亲朋好友多数都在美国,张学良赵一荻夫妇便于1995年 辗转到了美国定居。 
      2001年10月14日,这名出生于世纪初,离世在世纪初的传奇百岁老人病逝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他丰厚的遗产令无数人惊奇: 这么大一笔钱财最终都流向了哪里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张学良的这笔巨额财产, 没有留给台湾,没有留给大陆,更没有留给子女,全数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 抛开张学良对子女自食其力的期许不谈,他把所有财产留在美国,这与他对大陆、台湾、乃至蒋介石复杂的 情感 或许是 分不开的 。
   众所周知,当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在知道日本人对“北大营”发动突袭后, 张学良曾下令“不抵抗” 。但其实,这个不抵抗的命令是蒋介石发出的。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关东军,蒋介石不仅下令不抵抗,还让张学良忍辱负重不要轻举妄动。 
      张学良当时认为,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是一种 军事战略 ,意即整顿军队养精蓄锐,以期一举把侵略军赶出中国。所以,纵使有杀子弑父之仇,纵使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 张学良依然听从既是拜把兄弟,又是军事长官的蒋介石的命令。 
   自此,将自己的国土拱手让人,东北沦陷。晚年的张学良提起这件事时依然不住地悔恨, 他自责道: 
   但这些是当时的张学良无法预知的,他后来才明白,这个自己寄托了小到一报家仇,大到一统中国的全部希望的人,他给出的军事“策略”是 “攘外必先安内” ,全然不顾猖狂的侵略者,却把枪口对准中国人,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统治。
   多次劝谏不成,他打破了对蒋介石的幻想,准备兵谏,毅然同杨虎城一起发动“ 西安事变” 。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方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但张学良依然顾忌着与蒋介石的兄弟情谊,不顾多方反对,亲自护送蒋介石到了南京, 但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软禁起来,自此,自由不再。 
   张学良蒋介石这一对拜把兄弟, 从亲密无间到水火不容,兵戎相见 ,以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半个多世纪而告终。
   张学良曾说,他的人生结束在36岁之时。最向往自由的人最终却变成了被软禁的笼中鸟, 张学良的心中对软禁他的蒋介石,对被软禁之地台湾,不是没有恨意的,加之心中一直割舍不下自己对东北被占据,对国家被侵略的愧疚 ,所以,他最终还是没有把遗产留在中国。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他的“不抵抗”政策被世人唾弃谩骂,他的风流韵事被世人津津乐道,他被幽禁的生活为世人所好奇,他留下的巨额财产更是为世人所惊叹,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遗忘,张学良为中国统一所做的出的牺牲和努力,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依然值得我们钦佩和赞扬。 
    最后,大家对于张学良,有什么看法?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对少帅的看法! 

2001年,张学良临终前,为何将巨额遗产捐给美国?而不是留给子女

2. 被囚50多年,哪来的亿万家财,张学良为何遗产全捐了美国?

   张学良被囚50多年,  
     从哪里得来亿万家财,  
     死后遗产为何全捐了美国?  
    2001年10月14日 ,享年101岁的抗日爱国名将张学良因病在美国檀香山去世。
   他去世前将自己的亿万家财全部捐给美国的行为令人匪夷所思。
   而他亿万家财的来历,以及他自“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监禁的生活也令人好奇。
        1901年,正值八国联军侵占北平后沙俄刚刚占领东北   。 
   嚣张的沙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北顿时陷入了马贼霍乱、盗贼遍野的境地。一时之间,官商自危、民不聊生。
   6月3日,一辆载着一位孕妇的马车刚刚驶入台安境内,便传来婴儿的啼哭声,雄霸一方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妻在马车上为其诞下了第一个男婴。
   张作霖喜出望外,对这个出生于马背上的孩子寄予厚爱,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将来有所建树。于是取张良的“良”字为长子取名张学良,意为学习张良,智勇双全。
   众所周知“一代谋圣”张良是西汉开国功臣,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最信任的总参谋长。刘邦创建西汉,张良可谓是功不可没。
   熟读 历史 的张作霖十分崇敬张良,对张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略胆识钦佩不已。“学良”二字是张作霖和冯德麟寄予张学良的厚望,也是对这个孩子未来的美好期许。
   后来,吴佩孚得知张学良没有字。便提议,既然学习张良,张良是汉朝臣子,不如给张学良取字汉卿。张作霖听罢连忙称好。
      张学良的同胞弟弟学铭、学曾及四弟学思,便依次从汉卿开始取字西卿、远卿、述卿。甚至张学良当年在从事地下工作时,还曾用张述卿做化名。
   张学良乳名喜字、小六子,幼年的张学良随母亲生活在辽宁台安的桑树林子乡张家窝堡。在母亲和邻里的呵护下,张学良的幼年自由而幸福。
   母亲去世后,7岁的张学良来到父亲身边生活。此时的张作霖经过多年的打拼,已成为东北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家也随之迁入奉天。
   张作霖保守的封建思想,旧式家长作风,使生性好动的张学良感到异常的压抑。这座声威显赫、朱门豪宅对张学良来讲就像是一个金丝鸟笼。
   压力达到临界点的张学良便以奇制胜,屡屡突破张府的家法戒律来丰富自己的童年生活,挑战张作霖的底线。
   张作霖一生有8个儿子,6个女儿。在张学良的带领下,挑战私塾先生旧式的教学方式;带领兄弟姊妹在张府躲猫猫;甚至于路见不平,敢于以自己的方式教训在中国飞扬跋扈的日本人。
      张府沉闷的氛围,因张学良渴望“ 自由呼吸 ”的做法,而充满了自由、自信的气息。张作霖虽然头疼张学良,但是对张学良骨子里的那份刚毅和果敢,内心却是十分的欣赏。
   张学良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在带领兄弟姊妹们挑战父亲的权威方面发挥到了极致,以致于张作霖一度怀疑张学良是自己前世的冤家。
   在东北风云莫测、战事频繁的特殊年代,张作霖一方面不断平息战乱,另一方面有意培养张学良从军。甚至不惜扼杀张学良学医的念头,阻止张学良赴美留学的想法。
   所谓“虎父无犬子”,在父亲的栽培下,张学良汲取了西方文化的养分,更是结交了一些思想开明的有志之士,逐渐成长成一位思想独立、智勇双全、笃信和平、包容善良的新时代青年。
        1920年   ,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于东北省陆军讲武堂的张学良担任了奉系军中要职 。
   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内形势,以及日本侵略者日渐凸显的扩张野心,张作霖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坚守底线拒绝为日本提供任何利益相关的好处的行为,激怒了日本人。日本人设计埋伏炸死了张作霖,引发了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不仅使张学良进一步看清了日本人的邪恶嘴脸,更是激发出了这位爱国名将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坚定了张学良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遵守三民主义,一致抗日的决心。
   1928年12月,时任东北保安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在痛定思痛中决定改旗易帜,并同时降下东北各省北洋军阀的五色旗,升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结束了北洋军阀多年的混战局面。
      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下,以及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停止了与红军的内战。一向主张“安内攘外”的蒋介石赶到西安督促张学良进攻陕北的红军。而19岁便加入内战的张学良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父亲的离去,深知内战的危害。便同杨虎城一起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固执己见,坚持“安内攘外”的决策和张学良“攘外安内”的主张相冲突。劝谏无果后,一向不愿受人操控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明确表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战,我们仍然拥护他作领袖。”
   西安事变有利的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结成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有利的扭转了中国 历史 的进程。
   西安事变也使蒋介石认识到联合抗日是人心所向,在正视 历史 发展趋势的同时,蒋介石顺势而为,答应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坚持护送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在此之前蒋介石和张学良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
   西安事变使蒋介石感受到了人心向背,在到达南京后。张学良即遭到了蒋介石长达54年的监禁。
       1975年,弥留之际的蒋介石一再告诫蒋经国“此笼中虎,不可放也!”而此时的张学良已被蒋介石囚禁了39年。 
     蒋介石究竟何以惧怕张学良,而口出此言呢!  
    究其原因,有三方面的考量 :
     一.  是张学良在蒋介石一生的成败中举足轻重,东北军在当时的威望根深蒂固,一旦张学良解禁,其影响力将无法预估;
    二. 是张学良逼迫蒋介石接受“攘外安内”主张,扭转了 历史 进程,却伤透了蒋介石的心。而张学良被囚禁的内幕一旦被揭露将影响蒋介石的形象;
    三. 是张学良虽然在武力政绩方面并没有出色的造诣,但是其在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守底线的行为有目共睹,其影响力使蒋经国未必能够驾驭张学良。
      张学良的爱国情怀不止体现在对自己的好兄弟身上。在对待父亲张作霖留下的巨额财产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
   1931年,占领沈阳的日军从张学良府邸搜出黄金256万两,市值2.6亿银元。当时的国民财政收入是7亿多,也就是说光是从大帅府搜出的黄金就占当时国民政府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曾任张作霖军事顾问的本庄繁、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把从大帅府搜刮来的全部家当,包括两车皮古玩字画从奉天运到北京,美其名曰为还给张学良。
   张学良得知后,托人给本庄繁带话说“要说还的话,你应该把东北还给我们!”
   本庄繁后来把这些黄金全部运回了日本,张作霖一生的巨额财富就此被瓜分。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张学良被随之带往台湾 。在张学良被囚禁的日子里,鉴于宋美龄和小舅子宋子文的压力,蒋介石并没有停止张学良的俸禄。
   另外,作为“东北虎”张作霖的后代,虽然一部分家财在日本占据东三省时流失。但是,张学良收藏古董字画的习惯使他名下的名贵收藏品诸多。
   由于张学良对自己当年将东北拱手相让的事件抱憾终身,在其获得自由后,便决定去美国养老生活。其仅在去美国之前拍卖的郑板桥真迹等,便得到大约三千万人民币。
   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对张学良用情至深。在张学良被软禁期间,不仅通过各路人脉、金钱解救他,更是在美国经营房地产、炒股,为张学良打下了一定的基业。
      在张学良的上亿遗产中,不仅有古董字画、现金、股票、房产,还有一部分是东北军及蒋介石的绝密资料,这部分文献对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为国际顶级大学,不仅拥有一个汉学系,其对文献的保存、汉学的研究在当时都颇为深入。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张学良最终将自己的遗产捐赠给了它。
       历史 均事实分析,如有错误麻烦指出,我们积极改正 谢谢!!!

3. 她曾让张学良神魂颠倒,17岁成其爱妾,为何42岁就香消玉殒?

 众所周知,张学良不但曾是民国时期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其感情生活也非常丰富,被人们津津乐道。谈到张学良的配偶,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想到其原配夫人于凤至,以及做了36年“小三”的赵四小姐,却很少有人记住张学良的第二位夫人谷瑞玉。
  谷瑞玉1904年出生于天津杨柳青,从小聪慧过人。因家境贫寒,她几岁时就进了戏班去学戏,起初学的是评剧,后又改学皮黄,逐渐成为津门颇有名气的一位梨园名伶。
  1920年9月,19岁的张学良前往吉林、黑龙江剿匪,偶然结识了16岁的谷瑞玉。她秀丽的面容、姣好的身材都散发着难以言说的魅力,尤其是她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如西施重生,让血气方刚的张学良如痴如醉。两人一见钟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可惜张学良肩负剿匪之责,只能依依惜别。
  次年冬天,张学良因战负伤昏迷不醒,谷瑞玉听说后,当即赶去看望他。她一个人在深山老林中冒着风雪走了很多天,终于见到了张学良。
  谷的重情知义让张深受感动,后来与其有了夫妇之实,但此前张学良已经有了原配夫人于凤至,因此谷瑞玉只能做张学良的随军夫人,也就是姨太太。
   
  刚在一起时,张学良与谷瑞玉夫唱妇随,的确是非常恩爱。但从1928年2月张学良率部驻防河北保定后,他俩在感情上逐渐出现了裂痕。
  谷瑞玉刚结婚时,还是展现出不少贤妻应有的良好品质,诸如言语温存、不计名分、任劳任怨等。但时间一长,她的不少好作风没了,一些坏习惯却纷纷冒了出来,与刚结婚时判若两人。
  张学良对于这些变化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两人就常常出现语言上的摩擦。到了1928年夏天,张学良越来越难以忍受,便与谷分居。谷瑞玉不但没有引起重视,主动改正自己的一些小毛病,反而任性地独居天津。
  人一闲自然就要找点消遣,她很快学会了不少打发时间的时兴玩意儿,诸如跳舞、打麻将、下酒吧等等,还有就是听京戏。
  客观来说,听京戏并非坏事,但谷瑞玉经常跑到北平专程听戏,一连好多天不回去。她还大肆摆谱,经常打着张学良的旗号,让那些京戏名角到她住的朋友私寓中去唱堂会。这么一来,那些名角赶场的时间受到影响,腰包当然损失不小。他们虽然惮于少帅的面子不得不去,心里却对谷瑞玉的做法极为不满。张少帅得知这些事后当然非常恼火。
  谷瑞玉在天津得知公公张作霖遇难的消息后,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她根本不知道张学良不将其父的死讯公布,以于稳定东北大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个举措。当时她明知丈夫就在滦州,却不跟他联系,而是自作主张,冒冒失失地返回沈阳,这下就闯了大祸!
  正是由于她的贸易行动,马上被日本关东军搞清了张学良的意图。日方由此断定张作霖确确实实被炸死了,理由很简单:如果老张没死,那么一向不怎么受公公待见的谷瑞玉,不会在丈夫不在奉天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返回关东,她极有可能是去奔丧。
  不仅如此,谷瑞玉的这一愚蠢行动,也导致张作霖的五夫人等人为稳定东北局势精心筹划的一系列措施也险些流产。幸亏张少帅及时从滦州赶回沈阳,否则东北军很可能会受到日本关东军的攻击。
  张少帅主政后,谷瑞玉就留在了沈阳。可她不好好帮助丈夫收拾残局,反而又犯了任性妄为的老毛病,坚持要回大帅府。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她竟想当然地认为,张学良能到今天的地位,自己当年随军征战功不可没,因此摆不正自己位置的她一心要争得夫人的名分。
  可以说,这种做法是严重不顾大局的,当然会让张学良心中极其不爽,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会越来越严重。
  按理说,若谷瑞玉冷静一些,设身处地地面对现实,她与张学良的夫妻关系还不至于落到无哥挽回的地步,可她偏偏依着自己的性子来,完全拎不清。更离谱的是,正是她的一意孤行,破坏了与张学良婚前达成的“不参军政”的约定。
  1928年冬,张少帅南京方面的代表进行秘密谈判,商讨“东北易帜”一事,一旦谈妥,那么南北统一是有可能的。但张作霖生前的左膀右臂时代左右奉系的总参杨宇霆、常荫槐等人,却一心想破坏这一计划。不仅哪此,杨常还处处给张学良制造麻烦,企图取而代之。
  为实现这一阴谋,杨宇霆又打起了张学良身边人的主意,他想尽办法从谷瑞玉口中打探消息,利用谷爱打麻将的特点,让自己的姨太太去跟她拉关系、拜为干姐妹,谷瑞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杨宇霆谋害张学良的突破口。
  张学良是何等聪明的人,对此当然有所警觉,他严正告诫谷瑞玉不要中计,可谷却不予理会,继续我行我素。
  没过多久,杨宇霆打着为其父祝寿的旗号,请张谷二人去其府中赴宴,暗中却指使一帮日本浪人伺机暗算。危急时刻,幸亏于凤至带着侍卫赶到现场,张学良才没被暗害。
  这件事发生后,谷瑞玉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继续在杨氏夫妇的怂恿下,多次干扰张学良的“易帜”大计。
  其实张学良也明白,谷瑞玉心地不坏,不可能跟自己的敌人勾结在一起,但他对谷的愚蠢糊涂极为不满,尤其是违背前约多次干政,更是极不明智之举。
  这样一来,张谷二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争吵。脾气冲动的谷瑞玉一气之下,又跑到天津去了。
  此后,张学良并未放弃她,而是通过友人去做她的工作,仍有重修旧好的打算,但谷瑞玉刚烈的性格注定了她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东北局势稳定下来后,张学良决定与谷瑞玉办理离婚手续。他委托律师与谷约法三章:一是离婚后不得使用张学良名义,二是不许为娼,三是改嫁任谷自便。
  婚姻虽然破裂了,但张学良并非不念旧情,对于谷瑞玉日后的生活,他还是有安排的。不仅出钱给她在天津英租界买了一幢小楼房,还给了她十万元作生活费。
  谷张二人离婚后,谷瑞玉并没有改嫁他人。1936年冬天,她在天津听说张、杨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惊诧莫名,日夜为前夫担心。后来得知张学良被老蒋幽禁于南京,谷瑞玉万分愤慨又郁闷。
  正是从那时起,极度悒郁的谷瑞玉便开始酗酒。不久,由于饮酒过量而染患高血压症。1940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谷瑞玉因高血压发作,突发脑中风。经过抢救,她终于保住一命,但从此就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只能靠其养女胡文秀来照顾她。
  1946年夏,谷瑞玉的病进一步加重,连话都不能说了,而胡文秀不久后就嫁到青岛去了。独伶伶的谷瑞玉于当年7月3日病逝,享年42岁。
   

她曾让张学良神魂颠倒,17岁成其爱妾,为何42岁就香消玉殒?

4. 2001年张学良逝世,临终前选择将遗产全部捐献,而不是留给子女

 2001年,101岁的张学良闭上双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离去,带走了一个时代,却留下无数“回忆”。张学良“遗产”众多,这其中包括于凤至留给他的遗产、他本人的珍藏、财富,以及难以估算价值的 历史 资料。
   这些“遗产”该归于何处,张学良的选择令世人惊诧:  全部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40年,43岁的于凤至不幸患上乳腺癌,不得不离开张学良的幽禁之地,前往美国治病,陪在张学良身边的独剩赵一荻。
   于凤至的父亲是富甲一方的大粮商于文斗,嫁到张学良后也过着殷实的生活。但来到异国他乡,于凤至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节省开支,于凤至选择在纽约郊区的一家机会医院治病。可治病、孩子读书、生活都需要钱,于凤至陷入窘境。
   她到英国伦敦找到张学良昔日朋友伊雅格,早在1933年张学良前往意大利考察军事时,将一笔私人钱财交给伊雅格,让他帮忙代管。张学良交待伊雅格,将来孩子读书时,实在需要这笔钱就拿出来。
   于凤至经济困难,伊雅格便将英国渣打银行的支票,也就是本属于张学良的钱款交到于凤至的手中。
      于凤至用这笔钱买了房子,余下的钱款她用来炒股。于凤至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笔钱早晚要花完的,在这异国他乡,她必须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活下来,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们,也为了给中华民族、中国妇女争气。
   华尔街上的证券交易所人头攒动,十分火热,于凤至推门走了进去,驻足凝望许久,又与和她年纪相仿的人交谈许久,买了一些资料,回家细细研究。
   面对变幻莫测的股市,于凤至冷静睿智、下手果断,很快就赚了第一笔金。不过,她并未在股市里多做停留,而是将目光瞄准刚刚兴起的房地产。
   她一边学习英语,一边去房地产中介公司与客户交流,充实忙碌的生活甚至让她忘记了患病带来的痛苦。
    她慢慢积累了财富,在好莱坞的山顶买了两栋别墅,按照张学良喜欢的房子风格装修好。于凤至想着,这两栋房子一栋给自己,一栋给张学良,他日张学良恢复自由,她要将张学良、赵一荻接过来共同生活。 
      当于凤至心怀盼头,一心赚钱的时候,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放,但张学良却没有迎来自由。她就奔走相告,控告蒋介石的阴谋,呼吁还给张学良的自由。
   于凤至没有等待张学良释放,等来的是她不得不与张学良离婚的消息。尽管于凤至万分不舍,还是选择答应了与张学良离婚。
   1964年,张学良于凤至离婚,同年,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结婚,赵一荻这才真正意义上成为张学良的妻子。
   彼时,在于凤至的心中,她依然觉得张学良是她心中的好丈夫,她决心,好好照料身体,等着张学良自由的那天。于凤至时常对孩子们说:
   她好好经营事业,每天锻炼,保持好的心情,在与癌症抗争的情况下,于凤至活到了93岁。
      1990年3月,于凤至突发重症,她已经不能说话了,可眼神却一直盯着墙上的照片,那是她和张学良的合照,这时她的心中依旧牵挂着张学良。
   孩子们围绕在她的身边,于凤至就这样静静地闭上双眼,结束了她坎坷的一生。
     多年来在美国打拼的财富,于凤至全都留给了思念半生的爱人张学良。她甚至在自己的墓旁留了墓地,希望能与张学良合葬。  
   当张学良得知于凤至逝世的消息,整个人惊诧不已,一言未发,眼泪却一滴一滴地往下掉,喃喃自语:“她怎么会先我而去了呢。”
   一旁的赵一荻捂着脸,喊着“大姐,大姐”,当夜幕降临,两个人满是悲伤地坐在屋子里,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
      就在于凤至逝世的这一年,张学良、赵一荻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全面恢复人身自由。  
   他心上有许多牵挂不已的亲人,以前都是赵一荻去美国看孩子们,如今张学良也想去美国看看。
   终于在1991年,张学良、赵一荻一同前往美国探亲,三个月后再返回台湾,重新回归他们宁静、平淡的日子。
     很多研究机构、或者教会都想邀请张学良口述 历史 ,但张学良鲜少见他们,只是与贝夫人蒋士云、还有老朋友吕正操见过几面,以及在贝夫人的介绍下,见了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中国 历史 、文化的研究生,与他们浅谈了一些 历史 记忆。
      1993年,张学良、赵一荻再次前往美国探亲,此后又来到夏威夷,张学良、赵一荻年纪大了,风景宜人的夏威夷实在适合他们休养。
   起初,他们在夏威夷住在生活在这里的弟弟张学森家中,后来担心给弟弟添麻烦,张学良就租下了一套住房,房子靠近海边,他与赵一荻都很喜欢,此后,他们在这里生活了许久。
   几十年来,张学良收藏了不少字画,在夏威夷居住之后,张学良还委托美国的拍卖行,帮忙拍卖他收场的字画,七百余件藏品曲全都拍卖出,成交额超亿元。
   年迈的张学良与赵一荻到夏威夷生活,安度晚年,他喜欢打麻将、唱京剧、说笑话,邻居们也只觉得他是个生活简单的老人,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
       2000年,张学良迎来生活上的一大变化,因为陪伴他多年的赵一荻因病逝世。 早前赵一荻就查出了疾病,尽管张学良对这件事做了心理准备,但当医生宣布赵一荻死亡时,张学良依旧没能承受这个巨大的打击。
   他静静握着赵一荻逐渐冰凉的手,整整一个小时都没有松开。赵一荻的追悼会上,张学良轮椅,久久凝望,情绪突然爆发之际,他朝着赵一荻的遗体大喊了一声,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却能感受到他在告别。
    被推出殡仪馆时,张学良准备上车,突然人群中冲出一个壮年男子,跑到坐在轮椅上的张学良面前,那男子挺直腰杆,向张学良敬军礼。 
   刹那间,张学良老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于凤至、赵一荻都离他而去,此刻留在他心里的,是无尽的思念,还有那些留给后人评说的 历史 记忆。
   他时常一个人坐在家里的阳台前,发呆的望着天空,几乎人人都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独的孤独。
   有时候张学良甚至会忘记赵一荻已经离开他的事实,当旁人询问询问他是否要去做礼拜时,张学良会脱口而出:“问我太太去。”
   可是赵一荻再也不会出现了。
      在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史料图书馆里,张学良出资设立了一个书斋,起名为“毅荻书斋”,顾名思义,是由张学良的号“毅庵”、赵一荻名字中的“荻"一同组成,可见赵一荻对于张学良的重要性。
   前文我们提到,张学良第一次赴美国探亲时,面见了几位哥伦比亚的研究生,那时赵一荻还在世,张学良赵一荻多次接受采访,讲述他们经历过的故事。
   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口述 历史 ”创始地,曾经对李宗仁、陈立夫、顾维钧等人都进行过 历史 采访。
   或许张学良也觉得自己该为后世留下什么,他竟然接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采访,这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之炳十分意外,也很高兴。
   张学良只提出了一个条件: 那就是所有的资料,要在2002年后才能公布。 
      据资料分析,张学良如此选择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自己年事已高,好友张群活了102岁,他思索着自己余后的生命,选择在2002年,那时他已经长命百岁。
   第二,事关张学良的过往,必然要提及蒋介石,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尚且在世,他不希望这些往事对宋美龄产生影响。
   哥伦比亚大学方面自然同意了张学良的要求,漫漫 历史 长河,有多少东西要细细讲述,所以从1991年开始,张之炳教授时常采访张学良,这条采访的“战线”长达五年。
   大约在1996年的时候,这项“口述 历史 ”才基本完成。
   也就是在同年,张学良将自己一生所珍藏的文献手稿,都赠给哥伦比亚图书馆。这些资料包括张学良珍藏的善本图书、以及研读书籍时的手记。
   为了保存好这些资料,张学良自己出资建了那个“毅荻书斋”,书斋设计为八卦形,里面放置着张学良东北老家、西安事变、幽禁岁月等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专门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查阅资料,大学是十分欢迎的,连张学良本人也乐于接受。
      张学良的晚年在回忆与孤独中度过,到2001年,101岁的张学良身体不适,患上肺炎被送进医院,此后一直在医院治疗,儿子张闾琳、女儿张闾瑛等亲人都守候身旁。
     10月23日,张学良的公祭活动在博思威克殡仪馆举行。参加悼念活动的人很多,有多年未见的老友,也有当地的百姓,还有许多外国友人,人们自觉排队进入正门。
   吕振超、宋美龄等老友们都送来花圈,在众人的悲戚中,送别了张学良最后一程。
   虽然于凤至、赵一荻逝世前都被张学良留了墓地,但张学良终选择了与陪伴了几十年的赵一荻相伴长眠。
      值得一提的是,当张学良逝世的消息传来,杨虎城的孙子哀婉叹息:  “那一个时代结束了,完全结束了,毛、蒋、周、张,俱往矣!”  
   人们每每提及西安事变时,总会提起张学良、杨虎城。他们毅然兵谏,改变了之后的 历史 。只可惜,杨虎城早逝,张学良被幽禁多年,二人的一生都让人颇为惋惜。
   毛主席、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 历史 永远不会遗忘名字,诚如杨虎城之孙所言,“俱往矣”。但后人决不会忘记那些波澜壮阔的 历史 !
      张学良逝世后,留给了很多“财富”,这其中包括于凤至留给他的遗产、多年来他的珍藏、拍卖所得、以及无法估量价值的 历史 资料。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世界上众人纷纷,有人理解他,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他。毕竟在大家的预想中,有三种可能,一种是给子女,一种是给故乡,一种是给台湾。
      偏偏,张学良哪一种都没有选择。我们浅析一下:
    何以不留给子女? 
   在之前的采访中,张学良就曾提及,他不打算将自己的财产留给孩子们。他的儿女大多都是在美国长大,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对于故乡的 历史 、文化了解甚少。
   而他的财产中大多东西都富有 历史 价值,孩子们能否保护好他的藏品也尚未可知,更何况,这也给过着安宁生活的孩子们增添一些负担。
   还有一点,张学良也清楚自己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人,一方面他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方面却又身背“不抵抗将军”的名号,一旦那些 历史 资料交给孩子们,他们被卷入舆论中心,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何以不留给故乡? 
   我们都知道,张学良晚年时常表达对故乡的怀念。1990年,他为东北大学校友会刊题词;1993年,张学良见到东北老乡、小品演员黄宏,倾诉思乡之情:“我非常想念咱们东北的老少爷们。”
   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曾返回家乡,拜谒大帅府,参观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并将回到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父亲,张学良内心十分激动。
   要说他不思念故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直至去世,他都没能回到故乡。
   对于故乡,他有着别样的 情感 ,一方面是思念,一方面又满是愧疚。再加上这么多年过去了,故乡旧识又当如何,他也无法预料。
   退一步讲,即使他打算将“财产”给故乡,又该交到什么人的手里?综合各种因素,他没有将“遗产”留给故乡也算是情有可原。
       何以没留给台湾? 
   众所周知,张学良在台湾生活了很多年,这里几乎有他半生的回忆,可这些回忆大多是不快乐的。
   他被幽禁,失去自由,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又有着多年恩怨,提起这个他和赵一荻生活多年的地方,张学良身心俱疲。
   那些关于蒋介石的资料,他该如何留在这个地方?
      在张学良晚年的生命里,与哥伦比亚大学有着深刻的交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连续几年的时间里,张学良与张之炳教授深切交谈,甚至还同意他们携带摄影器材。
   而且,在张学良未逝世前,他与哥伦比亚大学就有个“2002年才公布资料”的约定。
   哥伦比亚大学里已经有他出资建设的“毅荻书斋”,这是为存放关于他的资料而设,可以说,这里已经算是关于他的 历史 资料的“收集站”了。
   按照他的遗愿,他所有的“遗产”就会归于此处,哥伦比亚大学对于我国传统文化、 历史 的研究又十分细致,对张学良而言,大概交到他们手里,是放心又客观的。
   或许这也为后人创造了一种方便,关于张学良的资料不必四散各地,人们对他的过往、他的选择、他的一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他的人生绝唱已经拉上帷幕,而那些迷雾重重的 历史 也逐渐被廓清......

5. 张学良晚年获得自由后,丢下妻子,飞往纽约,与一女子相处多月

1936年12月12日,为了挽救民族存亡,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软禁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随后被释放。张学良将蒋介石护送至南京后,却被蒋介石扣留,软禁起来。
  
 没想到,这一软禁持续了大约54年之久,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恢复人生自由。在张学良恢复自由的第二年,他迫不及待飞往纽约,竟是为了一个女子,而且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了三个月。
     
 这个女子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让刚恢复自由之身的张学良丢下妻子,追到纽约去找她,他们俩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要说这个女子,虽然住在纽约,但她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1912年,她出生于苏州一个商宦世家,父母给她取名“蒋士云”,因为她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外人经常称她为“蒋四小姐”。
     
 蒋士云的父亲名叫蒋履福,早年曾在上海读书,后因成绩优秀,考入了国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毕业以后,曾担任过驻比利时公馆随员,驻意大利代办,后来回国担任一名外交官。
  
 蒋士云小的时候就长得特别好看,气质也不凡,深得家人喜爱。而且她聪明好学,不像其他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只知道吃喝玩耍。
  
 在蒋士云十岁的时候,便被送往上海读书。后来,因为父亲被调往北京工作,十二岁的蒋士云便跟随父亲到了北京。
     
 当时的 社会 ,能够接触到英语学习的机会非常少,也就只有像蒋士云这样的家庭才能有机会。她被安排在一个洋人开的学堂里面学习英语,虽然蒋士云家境优越,但她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放松自己,在旁人看来,十分难得。
  
 在蒋士云16岁的时候,父亲前往欧洲担任驻外使节,而她也跟随父母一起去了欧洲。去了国外的蒋士云一刻也没有放松自己,她前往法国巴黎留学了一年,并且初步掌握了法文。不到20岁,就掌握了英文、法文,这在同龄人当中是非常罕见的。
  
 1927年,蒋士云跟随父母回国,由于她的英语和法语能力不错,便经常随父母一起出席各种宴会。由于蒋士云的面容姣好,家世也不错,再加上她娴熟的英语和法语,使得她成为了当时无人不晓的名媛。
     
 可就是这样完美的一个人,在一次宴会上,却遇到了一个让她一见倾心的男人—张学良。
    
 原来参加宴会的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一个男人附近,而这个男人就是当时享有民国“四大公子”美名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
  
 蒋士云也许不知道,她和张学良的缘分就是从这次宴会开始的。
     
 由于蒋士云的父亲刚从法国任上回来述职,正好同当时的驻外大使顾维钧一起回北平,他们也一起参加了这个宴会。而顾维钧与张学良的关系比较好,经过顾维钧的引荐,蒋士云一家有幸结识了张学良。
  
 这是蒋士云第一次见到张学良,但第一次见面,张学良英气逼人、风流倜傥的模样便在蒋士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此时的张学良不仅仅是东北军少帅,还是东北军第三兵团总司令,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纪,哪里会注意到这个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姑娘。更何况,那时的张学良身边美女如云。
     
 就这样,一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初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姑娘如今已风姿绰约。
  
 原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却因为一次宴会再一次相遇,而这一次的相遇使得两人渐生情愫。
  
 那是1930年的冬天,张学良同蒋介石在南京见完面后,便携夫人于凤至前往上海。而此时的上海市长张群特地为张学良准备了欢迎宴会,恰巧蒋士云也应邀出席这次宴会。
     
 蒋士云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再次见到这个自己倾慕已久的人。这一次,蒋士云主动找上了张学良,张学良看着眼前的这个女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通过交谈,张学良知道蒋士云是三年前那个扎着两根辫子的小姑娘。可张学良没想到,仅仅三年时间,蒋士云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现在的蒋士云,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张学良和蒋士云经常一起参加各种宴会。以前张学良并不了解蒋士云,可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张学良发现蒋士云不仅气质变了,而且她的英语和法语非常熟练,这在他遇到的女人中算是特别优秀的。
  
 张学良本人也比较喜欢英语,所以二人经常会用英语进行沟通,渐渐地,二人互生情愫。
     
  随着蒋士云对于张学良的了解更加深入,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东北少帅,而张学良对于蒋士云也产生了好感。
  
 可是二人并不能天天在一起,不久,张学良便离开了上海。都说异地恋不长久,更何况是两个还没有正式确立关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到沈阳的张学良似乎是把蒋士云遗忘了,无论蒋士云写多少信给张学良,他都没有回信。蒋士云甚至把自己的照片寄给张学良,以此表达心意,可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迟迟等不到张学良的回信,蒋士云十分忧虑,她不知道张学良是把他忘了,还是出事了。
  
 于是,蒋士云决定亲自去找张学良,可是当她到了的时候,却意外听到一个消息,而这个消息让蒋士云彻底绝望。
  
 原来张学良在回来之后,又认识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不仅跟蒋士云一般大,而且也出自名门世家。更重要的是,她比蒋士云更加热情,直白。渐渐地,蒋士云在张学良心中的位置被这个女人替代,而这个女人就是后来一直陪在张学良身边的赵一荻。
     
 蒋士云毕竟是名门闺秀,尽管她知道后,心情悲痛,但她还是选择默默承受。化解悲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出去走走,于是,蒋士云离开中国,前往欧洲散心。
  
 虽然散心能够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每当停下来的时候,蒋士云的心里还是忘不了。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蒋士云的内心的痛苦逐渐消散。
  
 前往国外的蒋士云,在一次机缘巧合中遇到了一个和她一样同病相怜的人,这个人就是贝祖诒。贝祖诒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的儿子贝聿铭可是闻名世界的建筑大师。
     
 当时的贝祖诒,因为妻子的突然离世,他一时接受不了,悲痛万分。为了让贝祖诒尽早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公司便安排他前往欧洲考察,同时散散心,缓解一下内心的痛苦。
  
 就这样,两个有着相似境遇的人在欧洲不期而遇。早前,他们曾在上海有过一面之缘,可当时,他们彼此心中都有所属,就并没有在意对方。
  
 如今,二人在异国他乡相遇,互诉衷肠。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心中的悲伤已经抚平。反而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蒋士云和贝祖诒彼此产生 情感 ,接着迅速坠入爱河。
  
 蒋士云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并不同意二人在一起。理由是贝祖诒与蒋士云年龄差距大,而且贝祖诒还有6个孩子,怎么能应对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
     
 但蒋士云长期接受外国文化的影响,思想比较开放,她完全不在意贝祖诒的年龄,也不在乎他的家庭,她只认这个人。蒋士云的父母拗不过她,只能同意二人在一起。1932年春天,蒋士云和贝祖诒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后,蒋介石同意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随后被释放。而蒋介石这个人十分记仇,在张学良将蒋介石护送至南京后,蒋介石却命令人将张学良扣押,软禁了起来。
     
 被软禁后的张学良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名和利,曾经的亲朋好友都避而远之,大部分人都选择在一旁观望,因为他们都怕一旦开口为张学良求情,以蒋介石的性情,肯定会受牵连。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也有很多仁人志士在积极地想办法营救张学良,而蒋士云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她得知张学良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被蒋介石无情扣押后。她十分佩服这个曾经的心上人,同时也担心他会因此事被蒋介石迫害。
     
 虽然蒋士云曾经因为张学良伤心过,但当时两个人并没有正式在一起,只是彼此有好感,所以蒋士云并不恨张学良。张学良被软禁之后,蒋士云积极参与到营救张学良的行动中。因为她的身份特殊,所以通过关系,蒋士云被批准可以去探望张学良。
  
 张学良没有想到,别人都对自己避而远之,而蒋士云却主动来探望,他非常感动。而蒋士云想尽办法来见张学良,不是因为她对张学良还留有余情,只是因为敬佩这个男人。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败退台湾,而张学良也被带到台湾软禁。在台湾软禁期间,蒋士云也曾前往台湾探望过张学良,张学良也把蒋士云当做唯一的女性挚友。
     
 随着蒋氏父子的去世,1990年,张学良终于获得了自由,长达54年的幽禁生涯终于结束了。
  
 1991年3月10日,90岁的张学良带着夫人赵一荻离开台湾,飞赴美国旧金山。在旧金山玩了四天后,他突然对身边的人说:“我要去纽约找个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
  
 张学良口中的“女朋友”其实就是蒋士云,而此时的蒋士云正独自一人住在纽约。
  
 于是,张学良把身体欠佳的赵一荻留在旧金山,由女儿照顾。在孙儿的陪伴下来到了纽约蒋士云的家,当蒋士云看到张学良,倍感亲切。张学良看到蒋士云一个人住,显得十分孤独,便决定住下来,没想到这一住就是3个月。
     
 这3个月,是张学良这么多年最幸福的时光,身边既没有国民党便衣监视,也没有夫人赵一荻,只有蒋士云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张学良与蒋士云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此后二人便再也没有见过了。
  
 或许张学良一直都存在蒋士云的心里,毕竟张学良是她第一个心动的人。

张学良晚年获得自由后,丢下妻子,飞往纽约,与一女子相处多月

6. 张学良半生时间被关押,为何晚年却有上亿存款?

二战期间的“东北王”父子似乎都遭遇了悲惨的命运,张作霖在赶回沈阳途中被日本人炸死,而儿子张学良继承他的兵权后,又因为威胁到老蒋,从而被软禁50多年,那么张学良半生时间都在关押中渡过,为什么晚年出来后能有上亿的存款?
张学良人称东北少帅,他是一个二战抗日史中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作为张作霖的亲儿子,在“918事变”之后,完全听从老蒋的不抵抗不还击命令,直接把亲爹张作霖创下的基业“东三省”捧手让给日本人,而张学良也因此事一直倍受骂名。
纵观张学良的人生,他前半生过得非常好,含着金钥匙出世,一生下来就是个官二代,并且继承父亲的优良基恩,长得人高马大英俊潇洒,受到万千少女的追棒,甚至还迷倒了满族王爷的妻子,后来还到人家王爷府中,趁着该王爷不在,就跟其夫人好上了。
张学良虽然掌握兵权,但很少人见过他亲自带兵打仗。后来日本兵直接闯入张府,对其兄弟亲戚赶尽杀绝,还霸占了他兄弟的女人跟女儿,对于这种耻辱换谁可能都要拼上一命,然而当时的张学良有兵有枪却选择了投降,这些行为实在令人揣摩不透。
如果918事变让张学良变成一个懦夫,那么西安事变则让别人对有了他改观。当时张学良突然联合杨虎城一起将老蒋软禁起来, 逼其下令抗日,老蒋处在生命攸关之际只能答应张学良的要求,正式宣布抗日。张学良此举因此被天下人所赞同,纷纷称他是一个英雄,可以说是其人设好转的开始,可惜他因此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那就是老蒋。不久后,老蒋秋后算账,把张学良骗过来,毫不留情地将他关禁,这一关就是52年,直到抗日结束新中国成立,两鬓斑白的张学良才得以放出来。
很多人认为张学良放出来后,早就已经不是以前的手握重兵的少帅,毕竟他的部队早已灰飞烟灭,他此时正活在改革的春风里,想必会跟末代皇帝溥仪一样,穷得叮当响只能靠找份工作渡完后半生。不料,张学良一出来,就瞬间走上财富巅峰,他摇身一变成为80年代的大土豪,首先买下一栋大豪宅,平日里总是穿金戴银,还开着当代最奢华的名车出入各种高档消费场所,花钱大手大脚,生怕自己晚年花不完这些钱一样,看到此普通人又开始疑惑了,细想张学良被关了50多年,这期间根本没有自由更不用说去赚钱,他为什么一放出来就拥有近一亿的资产呢?
之所以有上亿存款,全因妻子于凤至做的这件事,。在解放之前,于凤至因为乳腺癌,前往美国医治,病好后便在美国发展,由于她生于商人家庭,对经商具有天赋,所以很就用张学良留给她的一笔钱在美国做起了生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意越做越大,收入丰厚。
可惜,于凤至始终等不到张学良出来就撒手人寰了,她临终前把全部遗产留给了张学良。最终等张学良软禁结束被释放出来后,就自然地继承了前妻于凤至的全部财产,并且一下变成了富翁。另外张学良自己还收藏着一些名品,据说他十分酷爱收藏古代名人的字画,这些字画随便拿一幅出来,都值10个兵工厂,如果把这些珍贵物品都变卖的话,估计也是一笔巨额的财产,因此说张学良晚年有一个亿也不出奇。

7. 张学良晚年重获自由,后去美国却过上奢侈生活,他的钱从哪来?

张学良晚年重获自由,后去美国却过上奢侈生活,他的钱大部分是妻子于凤至在美国经商赚取的,然后留给了他。
尽管张学良被捕五十年是艰难的,但容忍蒋介石的富有同情心的态度。在始终自信的赵四的陪伴下,他为自己的孤独生活带来了很多安慰。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原妻子于凤芝去了美国,与丈夫一起离开美国,直到病情加重后才离开美国。江苏鄂良在过去的50年中已返回台湾,直到20世纪末蒋介石的儿子蒋介石去世后,江苏梁才恢复了自由。

目前,张学良已不再是少帅时代的气质,尽管已经年老,但张学良的地位和历史影响力很高,他前往美国,以软禁的方式抚养老人。一个是体面的生活水平。的确,让·施·埃良是东北国王张周·奥林的儿子,这个富裕的家庭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不容小,所谓的死骆驼比马大。有传言说张学良访问美国时带来了许多古董和文化文物,足以卖出足以使张学良及其后代享有终生繁荣的文化文物。

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芝被软禁期间必须离婚,但这是由张学良决定的。凤凰病发作时,他去了美国治病,但没人给她足够的经济支持。于凤芝,其父亲的商人于文斗的商业经验和财务才华,从华尔街开始。过着富裕的生活。她总是为张学良的一生而哀悼,为张学良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张学良虽被软禁半世纪,但依旧能在晚年过着奢侈的生活,不可谓不幸运了,这个人物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张大帅“。

张学良晚年重获自由,后去美国却过上奢侈生活,他的钱从哪来?

8. 张学良被软禁54年,为何晚年却能有上亿存款?

张学良的上亿存款都是他的结发妻子于凤至留给他的。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出生在一个商业世家,而且她的商业头脑非常精明,在她投资的很多商业活动上都赚了很多钱,而且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东北王,他名下的财产也不计其数,张学良从小生活富足,他自己也收藏了很多文玩字画,都是非常值钱的。

在他被蒋氏父子软禁之后,这些东西都被于凤至妥善地保管着,再加上于凤至自己的财产,后来都交给了张学良,所以张学良即使被软禁了54年再出来以后,他晚年仍然有数亿的资产是供他保持富足的生活。张学良生在一个军阀世家,而于凤至生在一个商业世家,在他眼中他们两个还是相配的,于凤志比张学元张学良大几岁,而且这段婚姻是通过媒妁之言达成的,所以张学良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段婚姻,他觉得媒妁之言这种婚姻是封建糟粕。

于是在与于凤志结婚以后,张学良从来没有管过于凤至,直至后来张学良遇到了一生最爱的女人赵一荻,赵一荻也非常痴情,在张学良被软禁的这几十年中,赵一荻一直没有放弃张学良而且陪伴着他度过很多枯燥乏味的日子。而他的结发妻子于凤至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人,她的心里一直思念着张学良,即使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在一起,她也从无怨无悔。

即使张学良在30多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少帅的身份,失去了拥有的权势与地位,但是于凤至还是将对他的思念深深埋在心中,努力奋斗,用她精明的商业头脑做投资,赚了一大笔钱,独立的撑起了这个家。后来于凤至去世了,张学良也恢复了自由,于凤至就把自己一生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张学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