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是如何形成的?

2024-05-17 15:07

1. 蝗灾是如何形成的?

干旱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
生活习性
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
(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暖冬后蝗灾易泛滥
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因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蝗灾是如何形成的?

2. 蝗灾的形成原因

1、干旱。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蝗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2、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因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中国和世界的粮食生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3、虫密过大。J.Buhl等科学家在2006年一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证明蝗虫密度过大也是造成蝗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蝗群处于这个密度的时候,蝗虫会排列成行,开始朝同一个方向前进。蝗虫在其生活史早期是孤立的、没有翅的“若虫”,它们倾向于相互避开。但是如果资源变得缺乏,它们就被迫相互影响。然后,它们可以组成有秩序的本地蝗群。
这种蝗群有能力统一行动,进入近邻的栖息地,并让越来越多的蝗虫加入进来,最终成为了巨大的蝗群。因此,预测群体行动的开始,对于控制蝗灾爆发是至关重要的。这组科学家把数量逐渐增加的蝗群放在了一个圆形的场地里,记录下它们的行为,并用计算机软件追踪它们的运动。在中等密度的时候(每平方米25到62只蝗虫),蝗虫会排列成行,并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甚至统一地突然改变方向。
在实验中,当每平方米蝗虫数量超过74的时候,有序前进的蝗群停止改变方向,而是向同一方向不断前进了8小时。这些观察结果证实了被称作自推进颗粒模型的计算机模型所预计的结果。Buhl和他的同事认为,使用这样的模型可能有助于设计出控制蝗灾爆发的方法。
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支持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蝗虫若虫群体的定义。在这个定义密度上,蝗群容易越过“引爆点”,从而触发蝗灾。

3. 蝗灾是如何形成的?

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蝗虫,主要分布于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蝗灾往往和旱灾脱不了干系。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很大的好处。
干旱使得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最终酿成灾害。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则对蝗虫的繁衍有很多不利的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直接延迟蝗虫的生长和降低其生殖力,另外,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间流行疾病,还有蛙类等天敌的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当蝗虫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很胆小、喜欢独居,所以危害也是有限的。但它们一旦喜欢群居生活,集体迁飞就形成了令人生畏的蝗灾,会对农业造成极大的损害。
台湾稻蝗俗称蚱蜢,是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挑食。台湾居民又称它们为草螟仔,有首民谣《草蜢弄鸡公》,歌词描绘的是这种小昆虫与大公鸡相互逗弄的情形,这在台湾早年乡间常见,也是最有趣的画面。“蝗虫过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灾难情境。
蝗虫家族的另一位成员——棱蝗,习惯栖息于潮湿裸露的地面,主要食物是苔藓类植物。它有典型的保护色,在草丛中有绝佳的隐身效果,后脚粗壮发达,有良好的弹跳力。其交配行为和其他昆虫相比,较为有意思,它们交配的时间比较久。因此雌下雄上、夫妻档的画面屡见不鲜。

蝗灾是如何形成的?

4. 蝗灾是怎么形成的 蝗灾怎么来的

1、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2、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3、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4、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5. 怎样形成蝗灾的?


怎样形成蝗灾的?

6. 蝗灾是怎样形成的?


7. 蝗灾是怎么形成的?


蝗灾是怎么形成的?

8. 蝗虫的灾害怎样形成的

蝗虫猖獗的形成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形成蝗灾的主要蝗种具有繁殖速度快、生殖后代多、食性广、食量大、扩散迁飞能力强等生理学的生态学特性。东亚飞蝗1年可发生2~4代、雌雄飞蝗交配后的雌性成虫每代可产卵多次,一般一生可产卵4~5块,最多可产12块,每块一般含50~80粒卵,一生平均产卵总数在300~400粒,个别夏蝗与秋蝗最多可产卵总数达1013粒和592粒。沙漠蝗的卵块含卵20~100粒,散居型雌虫最多可产120粒。群居型成群产卵可达1000块/平方米。还应指出,东亚飞蝗和沙漠蝗均能孤雌生殖,即雌蝗不经交配亦能产卵,孵化的后代均为雌性,其成虫可交配产卵或继续进行孤雌生殖。东亚飞蝗的食料植物约20多种,一生食量约60~80g,成虫期食量为蝻期的3~7倍。其蝻群均可做短距离扩散,群居型的成虫均可做长距离的迁飞。沙漠蝗迁飞可达1500~5100km,其飞翔实验表明,他可连续飞翔17h。又如新疆发生的意大利蝗蝗卵可达140块/0.5平方米,西伯利亚蝗蝗卵高达486块/平方米,这两种蝗虫的蝗蝻和成虫亦均有群聚和迁飞的习性。

2)世界性和区域性气候异常、旱涝频繁,水利工程兴衰不当或突变等,会有利于某些蝗虫适生条件的生成、存在或重视,草场管理不善、过渡放牧、草场退化以及人类不适宜利用土地资源等不当活动,均有利于某些农牧交错区的蝗虫猖獗发生。

3)全球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暖早,夏季炎热,冬季暖冬,致使蝗卵越冬死亡率低,蝗蝻发生期普遍提早,东亚飞蝗发生世代有北移趋势(1~2代区与2~3代区均已出现发生2代与3代的情景)。

4)对蝗情、水情、旱情和气候变化动态发展的侦查监测有所忽视、掌握不足、不及时、甚至失误以及测报防治结构及其专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均对蝗害治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5)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的流量变化(流量大小、持续时间长短、水位涨落、淹滩面积等)与断流变化(时间频繁、早晚、久暂、河段长短等)以及蝗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沿海的水位涨落等,均对飞蝗发生区的范围大小、发生密度的多寡有极其显着的相关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