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的认识是什么?

2024-05-19 08:18

1. 基础会计的认识是什么?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基础,也是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基础会计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而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人来讲,又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些都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障碍。但是,只要抓住课程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结合基础会计课程和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学好该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从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体系结构来看,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这这样几个部分:第一、二、三、四章介绍的是会计学科的理论基础;第五、六、七、八章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步骤,也是会计循环的主要内容(从凭证到报表);第九、十章是会计核算主要内容的一个简单介绍,也是前面基础理论的应用;第十一章是对会计循环的归纳和总结,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第十二章介绍的是会计工作组织的有关问题(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这样划分以后,具体学习某一章节时,就能够根据它在全书中的位置,把它与其他章节联系起来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基本概念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只有基本概念把握准确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内容。对于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公式,一方面要掌握其内容,另一方面要能够灵活运用。如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等,在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中都有体现。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学习时不仅要了解其规则,同时还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此规则,此规则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运用。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而其理论又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操作练习,培养动手能力。具体办法有:一是通过做“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对凭证、帐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凭证、帐簿等章节时,可以通过做模拟实验,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帐簿的登记等具体操作方法,更好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有关编制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简单的成本计算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很可能出现看书时好象是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的情况。   学习第一章时应注意两条线:一条是由会计的定义引伸出来的若干概念,如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资金运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货币计量等;一条是会计发展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对第一条线应侧重于理解消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对第二条线应侧重于记忆,准确记住会计发展史中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学习第二章时应在正确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会计恒等式的原理和经济意义。  学习第三章时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会计科目,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哪些基本会计科目及每个科目核算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掌握会计科目和帐户的概念、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帐户的结构,“T”形帐户的格式、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的概念也应正确理解;然后要重点掌握借贷记帐法的内容(“借”、“贷”记帐符号的含义、各类帐户的结构、记帐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方法),通过学习借贷记帐法,加深对复式记帐法优点的认识。本章内容是基础会计学会计基本原理的核心,非常重要,认真做习题、多做题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第四章时应弄清楚帐户按经济内容、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哪些类别,以及各类中都有哪些帐户。学习第五章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可通过观摩单位的财会部门工作现场,直接感受各种会计凭证的格式、填制要求、具体作用等,可通过模拟实验操作的训练,掌握会计凭证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第六章时不仅在理论上了解诸如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试算平衡、更正错误、结帐和对帐等知识,更需要通过观摩和模拟操作了解掌握帐簿的种类、格式、登记要求和处理方法。  学习第七章时应抓住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财产清查的概念、作用和财产盘存制度,一是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同时要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学习第八章时主要应掌握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结构和基本内容要熟悉,通过做模拟实验能熟练的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学习本章应注意与前面章节内容的联系。  学习第九、十章时主要掌握两个问题,一是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过程)及相关的基本概念,二是熟练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帐务处理。学习第十一章时主要是了解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学习时应注意各种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学习第十二章时主要是掌握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内容以及了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础会计的认识是什么?

2. 对会计的认识和如何学习会计

什么是会计?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它反映的一定是当前经济的现实内容,现实的经济业务事项如何真实展示和说明才是会计的重要问题,有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如果我们将它更简单的称述出来,它就是:“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更简洁一点则:“会计是活动”它有统一性,确定性,强制性。综上所述,会计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制度。 我认为会计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会计,也可以称为纯粹的会计,就是指会计的核算,反映,监督这三项基本职能。广义的会计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帐簿该如何设置,该采用什么样的记帐方法,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帐务处理,如何制作会计报表以及应当设置哪些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 要学好会计,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一、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注意好三个联系 1. 注意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 2. 注意各帐户之间的联系,为了更方便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在社会中设置了许多独立的帐户,如:原材料帐户,现金帐户,银行存款帐户,应付帐款帐户等等,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影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的数量变化。 3. 注意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前面介绍的设置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帐,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帐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中要注意这种联系,掌握好各种核算方法的使用顺序,如:一定要最后编制报表,因为编制报表要使用前面核算方法得出的数据。 三、处理三个关系 1. 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2. 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3. 处理好自学与面授的关系。

3. 对会计的认识与理解

 一。会计是个博大精深的学问,他需要我去好好研究。
    (1) 会计在我看来,从字面上看,最基础的就是要会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他同样需要各种技巧与技能。
会计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的报表等。
  (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专门核算官方财富收支的官职,司会。而后来,经过几千年的磨合,会计终于逐渐形成了规模。而现代会计室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会计形成了两个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石。会计不断地发展,从原来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也决策、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位的变革。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 对会计的认识可以概括为:
  1.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
  2.会计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
  3.会计室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以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摘录)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在企业中是个很重要的职位,这就意味着会计身上的责任就很大,对我们的要求就多了一点。现今国内外有很多成功或是失败的例子的原因都是在这。真正的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因而这就要求我们更好的了解会计的工作,以便将来更好的贡献社会。
三。会计的工作范围
  一)、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二)、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帐、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
  三)、按照银行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结算工作。
  四)、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揭露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五)、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六)、遵守宣传、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网上摘抄)
我是一名CPA专业的学生,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将来要面临着考注册会计师证书的问题,因而就更要好好考虑这些问题。
目前,可在国内参加考试、国外认证的会计认证的会计师资格证书主要有五种:ACCA(特许公认注册会计师),AIA (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ASCP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张证书适应的国家和教学,考试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区别,用来适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
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排名依次是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这四大事务所基本上都是所有学会计的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有人说,进了四大就相当于找到了个金饭碗,还不用担心他会翻。可是,我觉得进四大并不是我们所以搞会计的人的唯一选择。
我们会计人员的工薪在逐渐上升,作为从事这个业务的人员,过硬的业务技能和知识非常重要,同时,资格证书也是薪酬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拥有CPA证书,确实能保证我们以后的工薪在五千以上。
在我们大学毕业后,我们可以继续深造,可以去考研,可以去考证书,也可以去工作,或者边工作边考研。会计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我们有很多选择,像进四大,进各种国有大企业,进银行,进私人企业,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说我们会计是有一技在身,就不怕未来找不到工作。
总之,会计是个很重要的职业,我们要好好学习。

对会计的认识与理解

4. 你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有何认识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基础,也是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基础会计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而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人来讲,又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些都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障碍。但是,只要抓住课程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结合基础会计课程和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学好该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体系结构来看,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这这样几个部分:第一、二、三、四章介绍的是会计学科的理论基础;第五、六、七、八章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步骤,也是会计循环的主要内容(从凭证到报表);第九、十章是会计核算主要内容的一个简单介绍,也是前面基础理论的应用;第十一章是对会计循环的归纳和总结,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第十二章介绍的是会计工作组织的有关问题(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这样划分以后,具体学习某一章节时,就能够根据它在全书中的位置,把它与其他章节联系起来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基本概念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只有基本概念把握准确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内容。对于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公式,一方面要掌握其内容,另一方面要能够灵活运用。如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等,在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中都有体现。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学习时不仅要了解其规则,同时还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此规则,此规则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运用。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而其理论又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操作练习,培养动手能力。具体办法有:一是通过做“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对凭证、帐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凭证、帐簿等章节时,可以通过做模拟实验,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帐簿的登记等具体操作方法,更好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有关编制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简单的成本计算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很可能出现看书时好象是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的情况。  
学习第一章时应注意两条线:一条是由会计的定义引伸出来的若干概念,如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资金运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货币计量等;一条是会计发展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对第一条线应侧重于理解消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对第二条线应侧重于记忆,准确记住会计发展史中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学习第二章时应在正确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会计恒等式的原理和经济意义。  
学习第三章时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会计科目,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哪些基本会计科目及每个科目核算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掌握会计科目和帐户的概念、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帐户的结构,“T”形帐户的格式、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的概念也应正确理解;然后要重点掌握借贷记帐法的内容(“借”、“贷”记帐符号的含义、各类帐户的结构、记帐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方法),通过学习借贷记帐法,加深对复式记帐法优点的认识。本章内容是基础会计学会计基本原理的核心,非常重要,认真做习题、多做题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第四章时应弄清楚帐户按经济内容、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哪些类别,以及各类中都有哪些帐户。
学习第五章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可通过观摩单位的财会部门工作现场,直接感受各种会计凭证的格式、填制要求、具体作用等,可通过模拟实验操作的训练,掌握会计凭证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第六章时不仅在理论上了解诸如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试算平衡、更正错误、结帐和对帐等知识,更需要通过观摩和模拟操作了解掌握帐簿的种类、格式、登记要求和处理方法。  学习第七章时应抓住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财产清查的概念、作用和财产盘存制度,一是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同时要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学习第八章时主要应掌握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结构和基本内容要熟悉,通过做模拟实验能熟练的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学习本章应注意与前面章节内容的联系。  
学习第九、十章时主要掌握两个问题,一是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过程)及相关的基本概念,二是熟练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帐务处理。
学习第十一章时主要是了解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学习时应注意各种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
学习第十二章时主要是掌握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内容以及了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5. 会计基础工作有怎样的认识与了解

1、工作一定要认真、不烦躁、不怕重复,因为会计基础工作很多都是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2、在不确定、没把握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多看、多学,比如:某一笔费用的会计分录怎么做,自己没见过,根据自己的知识做得出但又不确定,要么去看以前的凭证有没有这样的案例,要么去问你的同事或者领导,不要自己想当然,因为你如果做错了,后面一系列的数据都有可能跟着错;
3、多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然后去学习。

会计基础工作有怎样的认识与了解

6. 对会计的认识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会计的专门方法主要有:设置帐户和帐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和检查、考核、分析会计资料等。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个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成为会计的基本条件是: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
一、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二、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算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 
三、按照银行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结算工作。 
四、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揭露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五、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六、遵守宣传、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会计准则:
1 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基本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具体准则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它必须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严密性及科学性。 
    我国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属于营利组织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总则
    总则部分说明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等。
    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本书§1.3详细介绍了这些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把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筛选出12条,定名为"一般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遵照执行。它们已在本书§1.4中列出。
    这些原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原则"不仅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告公允性的一个参照标准。
    (3) 要素
    会计要素的相关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的是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要素的定义已在2000年的《会计办公条例》中进行了修正。§1.2介绍的是修正后的定义。
    (4) 会计报表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除满足企业主管机关和财政、税务机关等国家政府部门的需要外,还应该满足企业各方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上投资者的需要,要能够向他们提供反映经营状况、产权关系、偿债能力和利益分配的各种会计信息。针对上述要求,会计准则对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会计报表作了统一规定,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和对外报送三种主要会计报表。在1998年规定用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后,这三张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样的会计报表体系不仅大大改变了传统会计报表体系种类过多、主次难分的缺点,突出了主要报表的地位,而且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也是一致的,有利于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
    2 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按照基本准则的内容要求,针对各种经济业务作出的具体规定。它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可以根据其直接组织该项业务的核算。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会计、借款会计的准则等等。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具体准则可以考虑包括通用业务准则(主要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化)、特殊业务准则(如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和破产清算会计准则)、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和特殊经营方式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创建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迄今为止,已颁布了关联方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等具体准则。财政部计划制定30个具体会计准则。鉴于目前我国会计法规正处于大变更时期,为了贯彻先立后破的原则,保证新旧办法的有序交替,使实际工作做到时时有法可依,避免出现"法规真空",财政部在颁布基本会计准则和积极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同时,作为过渡时期的措施,在1992年制定和公布了各大行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这是一项分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准则逐步靠拢的过渡性措施。 经过8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又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在2001年月1日合并成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如无特别说明,本书以下所称的"企业会计制度"均指的是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而非1992年的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但是这种会计制度仍然是一种具体会计准则完全制定之前的过度性质的措施。当我国的具体准则完善之后,这种会计制度就会被具体准则所代替。

7. 对会计的认识与理解

​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摘要】
对会计的认识与理解【提问】
​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回答】

对会计的认识与理解

8. 我对会计的认识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会计的专门方法主要有:设置帐户和帐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和检查、考核、分析会计资料等。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个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成为会计的基本条件是: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
一、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二、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算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 
三、按照银行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结算工作。 
四、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揭露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五、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六、遵守宣传、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会计准则:
1 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基本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具体准则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它必须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严密性及科学性。 
    我国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属于营利组织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总则
    总则部分说明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等。
    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本书§1.3详细介绍了这些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把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筛选出12条,定名为"一般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遵照执行。它们已在本书§1.4中列出。
    这些原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原则"不仅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告公允性的一个参照标准。
    (3) 要素
    会计要素的相关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的是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要素的定义已在2000年的《会计办公条例》中进行了修正。§1.2介绍的是修正后的定义。
    (4) 会计报表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除满足企业主管机关和财政、税务机关等国家政府部门的需要外,还应该满足企业各方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上投资者的需要,要能够向他们提供反映经营状况、产权关系、偿债能力和利益分配的各种会计信息。针对上述要求,会计准则对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会计报表作了统一规定,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和对外报送三种主要会计报表。在1998年规定用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后,这三张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样的会计报表体系不仅大大改变了传统会计报表体系种类过多、主次难分的缺点,突出了主要报表的地位,而且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也是一致的,有利于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
    2 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按照基本准则的内容要求,针对各种经济业务作出的具体规定。它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可以根据其直接组织该项业务的核算。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会计、借款会计的准则等等。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具体准则可以考虑包括通用业务准则(主要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化)、特殊业务准则(如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和破产清算会计准则)、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和特殊经营方式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创建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迄今为止,已颁布了关联方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等具体准则。财政部计划制定30个具体会计准则。鉴于目前我国会计法规正处于大变更时期,为了贯彻先立后破的原则,保证新旧办法的有序交替,使实际工作做到时时有法可依,避免出现"法规真空",财政部在颁布基本会计准则和积极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同时,作为过渡时期的措施,在1992年制定和公布了各大行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这是一项分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准则逐步靠拢的过渡性措施。 经过8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又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在2001年月1日合并成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如无特别说明,本书以下所称的"企业会计制度"均指的是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而非1992年的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但是这种会计制度仍然是一种具体会计准则完全制定之前的过度性质的措施。当我国的具体准则完善之后,这种会计制度就会被具体准则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