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百亿亏损成常态,中国份额升至全球32%

2024-05-20 12:13

1. 车企百亿亏损成常态,中国份额升至全球32%

时间进入到8月,包括大众、丰田、戴姆勒在内的多家跨过车企纷纷公布其今年上半年财报。其中,法国制造商雷诺亏损600亿成为上半年亏损最厉害的企业,其余各企业亏损金额均超过百亿。
?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控制达人丰田在本次全球性的汽车危机中,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利润下滑80%,但是依旧保持着盈利,这在“百亿亏损”成为常态的当下显得难能可贵。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新冠疫情的影响是造车各车企销量、利润巨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不少地方仍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各车企早已进入正常生产运营,中国市场不仅成为绝大多数车企的唯一增长点,同时也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中的占比提升至32%。
全球车企共克时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汽车市场需求骤降,日产销量严重下滑,工厂开工率也大幅下降,经营形势非常严峻。”7月28日,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2020财年第一季度(4-6月)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就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而言,2020财年将是日产汽车充满挑战的一年。”
充满挑战的不仅仅是日产,联盟上的“友军”更是处在水深火热的地步。今年上半年,亏损高达74亿欧元的雷诺汽车,是全球主流跨国汽车集团中亏损最高的车企。雷诺表示,亏损中有48亿欧元来自与日产的纠葛,其中包括42.9亿欧元的资产减值和重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火如荼的中国市场里,雷诺是声量最小的那一个,甚至乘用车公司东风雷诺已经撤离中国市场。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持,雷诺在这一次的摔跤中显得特别的疼。
不仅是雷诺日产联盟,今年上半年,各大车企都面临着营收锐减、销量下滑的处境。以德国三巨头为例,尽管近几个月在中国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但上半年整体营收依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大众和戴姆勒亏损均超过10亿欧元。
日前,大众汽车集团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今年1-6月,大众汽车集团销售收入为960亿欧元,同比下降23%,息税前利润亏损14亿欧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是盈利96亿欧元。

更为尴尬的是由于“排放门”事件持续发酵,大众汽车集团在如此困难之际还被迫付出了7亿欧元的特殊项目支出,这也使得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亏损超百亿人民币。
不仅如此,大众集团也在今年上半年丢掉了全球销冠的桂冠,以近三十万之差让贤于丰田汽车。
另一边,戴姆勒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收入大幅下滑29%至302亿欧元,净亏损高达19.06亿欧元。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公司已经在困难时期努力保存现金储备,并看到了销售复苏的初步迹象。尽管中国市场出现反弹,但近几个月累积的业务亏损在年底前无法恢复,因此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进一步削减成本。”

也就是说,戴姆勒在整个2020财年都有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在一个月前的股东大会上,戴姆勒还宣布,将年初订下的裁员数量从15000人上升至20000人,人力成本开支的削减幅度上涨至20亿欧元。
一时间,各大车企的财报公示就像是一场比惨游戏。在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的节节败退下,中国市场开始逐渐显现力量。
2020的重要角力场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下,中国是最早走出疫情影响的市场,不论是各厂家积极复产复工,恢复正常运营,在消费端也有地方积极出台政策释放购买力。
总而言之,中国已然成为最抗压最具弹性的市场。根据汽车行业分析师崔东树统计,目前,中国汽车产销已经占全球总额的32%,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再次壮大了几分。但从近几年的占比变化来看,本次打破记录,实属躺赢。

2018年中国汽车占世界30%,但2019年这一数字下降到29%,而这一时期的下滑正值以国内SUV冷却为主因的汽车寒冬。
同样,这一寒冬一直延续到了2020年,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2020年的疫情之下,全球汽车行业因为各国政策不一极不稳定,得益于疫情的控制,中国反而成为恢复最快的市场。
不论是国内的市场弹性还是地方对于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经此一役,各大汽车公司再一次审视这个全球的单一市场。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重视远远不够,不管是德系日系美系,这里都成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最后一片沃土,他们对中国市场会格外重视。
对于消费者,这可能是好消息,但是对于自主品牌而言,等待着他们的会是诸多合资们更为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在更激烈竞争的同时,机会也随之而来。复工复产以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外资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加大投资。继大众宣布投资10亿欧元入股江淮后,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在中国市场投入2亿多人民币,与中国五家企业联合成立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

可以预见,除了残酷的竞争外,类似的多样性多形式的合作也将在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中频繁出现。
2020年之后,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汽车最重要的角力场,谁能抓住机会,谁才有资格去看看未来。
ALTTT/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百亿亏损成常态,中国份额升至全球32%

2. 深度:北京汽车股价大涨的背后

作为一个研究经济金融人士,对上市公司情况持续跟踪分析是份内之事。不过,笔者研究重点在国内外宏观基本面,对上市公司来说侧重于行业前景以及方向性研究。然而,近期汽车制造板块股价“异动”,引起笔者兴趣。
市场回暖,自主品牌将市场推入新常态
纵观整个中国的整车制造行业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乘用车销售总量为1675.2万辆,同比增长了14.8%;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07.2万辆,同比增长18.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以及驱动力量。车市回暖已成为事实,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在中国品牌产品热销的强力推动下,中国的车市已进入了新的常态。从品牌细分增长的差异化不难看出,现阶段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
传统汽车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品牌的发展道路上,除了长城、吉利两个先发者是民营企业外,更多的还是靠几大国企多年的技术、人才积淀来“扛把子”: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和广汽,这前六大国有整车企业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即有国家意志的支撑,也有一代代中国汽车人心中自主情节不断延续。
六大国有车企自主品牌发展分化明显
在行业的整体发展之下,行业内部的这六大国有自主车企也逐渐显现出了梯队的分化。从市场表现来看,六大国有车企中占据自主品牌江湖地位的有上汽、广汽、长安以及迎头赶上的北汽;东风稍显沉寂,一汽受累于内外部众多因素掉队最为明显。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但近几年恰逢多事之秋,整体经营特别是自主品牌业务的发展也受拖累、处境迷茫;相比之下,上汽通过自身完善的产品结构以及一大批明星车型的支撑,已经牢牢站稳了行业头名的位置,自主品牌发方面,不论是宝骏560、730还是最新的荣威RX5,其技术储备以及先发优势足奠定其江湖大佬地位;长安汽车体量大、车型多,与上汽很相似,在中国自主路上,长安一直走的比较稳定;广汽作为地方国企,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自主品牌发展道路,从去年开始进入“收获期”,凭借旗下的SUV车型GS4月销过两万的骄人成绩树立其江湖地位;相比,最近几年,东风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一直比较沉寂,没有太多建树,还停留在合资品牌“一股独大”的阶段。
最后,不能不提及的是北汽集团旗下的乘用车业务平台北京汽车,这个被形容为“来得晚,干的猛,站得稳”的自主品牌发展的“后来者”,2016年以来在很多方面赚足了眼球;多款SUV并发抢滩,新能源稳居前列,股价更是节节攀升,三个月时间翻番……,以上种种都是一个“网红”应有的崛起态势,“网红”的吸引力到底来自于哪里?
迟到的“搅局者”
北京汽车作为一个后来者,近几年的市场表现还不能完全与上汽、长安、东风这样的企业去比较,但是作为地方国有车企从产品结构到发展节奏上与广汽颇有几分相似。笔者发现北汽近期资本市场表现有些“匪夷所思”,资本市场的玩家到底嗅到了什么?从2016年6月30日中期业绩收关至今,香港上市汽车股走出了一轮增长态势,吉利汽车和北京汽车更是领跑行业,均取得了高于60%的股价增长。
从消息面来看,8月22日北京奔驰宣布万众期待的全新E级正式上市,共计6款新车,价格区间为43.68-49.98万元。而新E的表现也并没有令市场失望,在上市首月就攀升到月销8000台以上,直接掠过了新车型的爬坡阶段。
北京汽车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公司收入由201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6,522.3百万元增至2016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9,038.8百万元,同比增加34.27%,主要是由于北京奔驰和北京汽车的收入增加所致。2016年上半年北京汽车获得毛利10,754.4百万元,对比2015年上半年的毛利人民币6,185.4百万元,同比增长了73.9%;净利润人民币4,420.3百万元,较2015年上半年增加26.6%。
港股汽车板块发布2016年中期业绩后,摩根士丹利、瑞信、美林美银、麦格理、德银等分析师纷纷发布更新后的研究报告。摩根士丹利将北京汽车的目标价直接上调到10港币,美林美银上调到11.2,麦格理上调到12块。各大行的研究报告都同时认为全新奔驰E级目标2017年为月销1-1.5万辆,并且后续可能还有进一步扩大产能以备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计划。与分析师意见相一致的是投资者对北京汽车股票的“捧场”,业绩发布后5个交易日17.04%的涨幅可谓赚够眼球和“银两”。
财务数据的变化背后是公司实际运营情况,笔者了解到迄今为止的2016年前三季度,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合计实现销售131.5万辆,同比增长19%,跑赢行业的14.8%。其中,北京奔驰的表现是销售同比增长29.4%,这一数据也远高于市场合资企业数据。
从全球市场看,汽车制造属于传统产业,面对新经济冲击,目前压力不小。从国内看,传统大型国企、合资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国际大型企业巨头都在虎视眈眈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竞争日益激烈。汽车企业特别是轿车企业生存发展困难越来越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如何能够突出重围,给股东以高额回报,给市场投资者以满意业绩,是支撑其股价市值的核心。
顺市而为,顺势而行
笔者发现,2016北京汽车中报中显示北京汽车自主乘用车业务首次实现了毛利转正,由去年同期的-7.06%提升至2.3%。公司中报也明确指出“毛利较高的SUV产品销量占比提升”,北京汽车也在SUV的激素作用下尝到了满足市场、顺应变换而产生的甜头。北京汽车总裁李峰也公开对媒体表达这是北汽自主品牌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细细分析北汽毛利转正的背后,笔者发现有很多与广汽相似之处:
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
北京汽车产销量大幅增加,1-9月自主品牌累计销量309,567辆,同比增长50.64%,远远超过其他乘用车品牌的同比增速。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产销量的大幅增长,使三大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明显摊薄了平均生产成本。
“E+S”给北汽发展加上了“T”
“E+S”战略成果显现,产品结构调整优势得以体现。笔者发现,在新闻上以及北汽的公告、定期报告中提及较多的是“E+S”(SUV+新能源)战略。北京汽车大力推进的“E+S”战略在二零一六年上半年已取得初步成果,“E+S”销售占比由二零一五年上半年的11.5%猛增至二零一六年上半年的55.7%。随着毛利较高的SUV产品销量占比提升”,北京汽车在SUV的推进作用下公司的毛利由亏转盈。2016年,北京汽车先后发布了绅宝X25、X35,威旺S50,纯电动SUV EX200,硬派越野车BJ40L、BJ80等多款SUV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形成对以传统轿车为主的销量差、单品利润低的旧款产品的全面取代,新的“E+S”战略车型中,多款产品成为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平均单品利润更是明显高于传统产品,加之对边际效益为负的旧产品实施限制生产销售。从而是北京汽车车型无论在单款产品销量还是平均单品毛利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盈利稳定,降本增效
除以上两项外,随着“E+S”阵列的新车上市,目前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的主力销售车型普遍为上市不到一年的新车型,新车效应尚未消退,促销力度较小。同时,北京汽车各自主品牌已经在家用车、新能源车等各细分市场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再需要像绅宝D50、X65等早期车型一般依靠大幅促销打开市场。有效控制了销售盈利;据了解,北京汽车内部实行全员降本措施,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材料费用的使用上大幅节俭。
虽然北京汽车自主业务仍停留在亏损状态,但它从产品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表现给投资者开启了更多想象空间。近日,北汽管理层表示2016年北汽将完成第一代车型的全部投放,那么2016年集中推出的新车将在下半年和明年继续产生明显的推动效应。到了2017年,北汽自主品牌将全面进入第二代车型时代,二代车将会以轿车开始,并陆续推出5+2座的SUV车型。北京汽车作为国内车企的后来者,顶着各种压力,实现毛利转正,让投资者看到自主品牌扭亏在即、前景可期,这道“防线”守住、投资者有了定心丸,股价上涨就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了。
盆满钵满的北京奔驰
北京汽车的合资品牌北京奔驰在国内合资领域如同北汽的自主品牌一样也拥有强劲的增长力,同样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坎坷发展,但随着销售渠道的整合,以及产品的重新定位,如今的北京奔驰足以让北京汽车的投资人们没事儿偷着乐。在北汽自主品牌前景光明的同时,合资品牌把眼光放在了全球市场。北京奔驰在戴姆勒全球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北京奔驰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与研发中心均是戴姆勒在本土之外最大的,全球奔驰车用上了“中国芯”。
一个可喜或者最吸引投资者的局面是,合资品牌图谋全球,对北京汽车股东回报率占比较高,而且持续性、生命力顽强。接下来,自主品牌已经毛利转正,赢利性、成长性潜力将要展现出来,正好接力进入成熟期的合资品牌。形成了阶梯递进、稳固前行上升的态势。
自主品牌强势逆转、合资品牌的有力支撑,使得北京汽车本轮的增长很有“看头”,股价表现映射业绩预期,目前其发展时势兼具。市场很快也将迎来北京汽车三季报发布,除了强劲的增长,自主品牌的减亏成了投资者是否持续追捧下去的焦点,或许三季度就可以将全年趋势呈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