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024-05-19 01:23

1. 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 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

起因是CDO和CDS的大量亏损。
美国房地产市场因为格林斯潘时代的低息政策而繁荣了好几年,因为对房地产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各个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将资金贷给一些资质比较差的借款人。这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是相比于正常贷款和优质贷款来说的。
同时,因为房屋贷款一般都需要15-30年的偿还期,在这些偿还期内,现金流可以准确的预计,但是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持有的这些债券流动性又比较差。为了提高流动性,一些金融机构就把次贷开发成一种金融产品,也就是所谓的CDO。这些CDO的标的就是房屋次贷。这些机构从商业银行等购入次级贷款,然后开发成CDO再卖个其他投资者和机构。同时,为了对冲CDO的风险,又开发了CDS这一风险更高的产品。
当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下行时,一些次级贷款的借款人开始违约,次贷收不回来,CDO大量亏损,CDS也开始面临损失。又因为这些产品被持有的实在太多太广泛,因此为了弥补损失,持有这些产品的机构开始抛售,又降低了这些产品的价格,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持有CDO和CDS,产品的流动性基本丧失,这些产品相当于一张废纸。因此,持有这些产品最多的机构,亏损愈严重。而正是美国的几大投资银行大量持有了这些产品。同时,他们在金融市场上影响力很大,很多机构由于投资者都与他们发生交易,如果这几大投资银行倒闭,那么与他们发生交易的机构也将面临巨大亏损,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恐慌。
这就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演化过程。
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1)美国国内经济因为次贷危机陷入衰退中,减少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而中国的出口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因此,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少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了。
(2)中国出口企业生产少,大量裁员、减少原材料的购买,又引发了与这些企业相关的行业和企业的损失,这些行业与企业又进一步裁员与减少开支,形成恶性循环。

3.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在美国房地产遭受汇率上涨的打击下,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情况下,次债不良资产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放大的,信用评级机构突然下调投行信用而严重影响美国金融业的一次危机。你要是想读懂这次危机,我建议你首先弄懂下面提到的几个概念:一,联储汇率是如何影响美国房地产的;二,什么是房地产次级贷款;三,次贷不良贷款是如何通过杠杆工具被放大的;四,评级机构从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等等————
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与出口上,投资方面,危机下国际热钱进入中国有明显的减少的趋势,这会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有一定影响,出口方面,由于欧美消费力水平下降,中国将会出现明显的出口回落现象。但要注意到国际资本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并不是很大,中国的出口也是以日常用品为主,消费再省,日常支出还是必须的。所以,我们根本没必有过分悲观,说不定这是一个让中国赶超美日德三国的良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4. 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经济貌似并没有受多大影响,gdp每年还保持着8%以上的涨幅。现在金融危机过去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却慢慢凸显出来了。
 
首先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出口一直是中国很多沿海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过去一直凭借着低汇率、出口补贴等因素保持着价格优势,海外竞争力极强。人民币升值后,这部分企业的效应所受的影响可想而知。
 
其次,在此期间,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我们一直在增加内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货币的发行,导致目前产能过剩,通货膨胀一度上涨严重。
 
第三个不讲了。

5. 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专家现场分析

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6.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7.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打击很大。中国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钢筋、水泥等等搞得太多太滥,导致产能过剩。这个数字大概有35%,而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大概也只有35%,在过去,我们的过剩产能都是靠出口来消费掉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靠出口来拉动经济的,我们出口我们的商品,然后换回来外汇储备。可是现在的状况是欧美债务危机导致欧美的消费需求下降,没有人买中国的商品了,导致中国出口面临严重的挑战。出口导向型战略在金融危机下已经失灵,这也就是温总理为什么提出我们要扩大内需,提高供给,要激发国内的消费。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激发我们的消费?2011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我们的GDP增速是9.1%,通货膨胀率高达6%,所以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3%,现在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大家都有所体会,我们要向扩大消费,必须要提高企业利润,只有企业有钱了,老板才有钱,老板有钱了,底下的员工才有钱。所以现在政府应该帮助以制造业为主的民营经济,通过税收、融资、产业转型、服务来帮助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中国政府投资了相当于中国GDP16%的4万亿资金来救市,当然也不是一次性全投下去,是分批投。这个资金量是很大的,美国政府救市用了7000亿美元,7000亿美元只占美国GDP的6%。我国政府的这4万亿投入,是占中国GDP总量的16%,如此巨款,中国政府是出不起的,没有办法,其中的2万亿都是通过地方政府和银行融资方式取得的,而从今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不容乐观。(我们经济学$2老师同样提到了重庆市九龙坡区面临着的财政赤字问题)所以,地方政府的那1万亿,也得靠提高税收和银行融资来得到,这样一来,就更加重了民营经济的困难。使得民营经济更加萧条。 (插一句:中国股市06年牛市,主要原因就是制造业的衰退,导致制造业资金大量流入股市,造成股市的泡沫,同样的泡沫也出现在房地产的楼市,很形象的描述这种现象就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入,前期主要是投在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泥、钢筋等等。但是真正能够吸收中国90%就业的是占中国GDP总量70%的民营经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建的太多太滥了,什么是基础设施建设过滥?就好比三天两头修公路,修桥,以增加工人的就业,修完以后工人们就又失业了,怎么办呢?拆了重新建,凡是旧的,全部拆掉重新建,以此来进一步地激发工人就业,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中国GDP的高速增长,所以名正言顺。可是问题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的贡献已经远远达不到前几十年的效果了,不能够充分满足就业需求。当然,中国政府肯定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逐渐在转变这种投资方式了。

中国今天的通胀居高不下,个人认为大概也是由三方面引起的。一、中国的通胀是输入型的。就是说我们的通胀是和世界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的(尤其是美国)。二、前期中国政府向市场的4万亿货币投入。三、供给不足。

中国目前的三大危机:

一、        财政危机

33%城投债务现金流,政府信贷违约影响银行债权。标普、穆迪预测银行有5%-12%坏账。惠誉预测2013年银行危机。

二、        滞涨危机

我们第三季度9%的GDP增长,但是扣除6%的通胀,实际增长只有3%。我们经济学老师讲中国经济正在复苏,而且已经摆脱滞涨的危险。我粗浅地从数字上认为这种危险还存在。

三、        民企危机

我们的消费、出口和政府投资情况恶化。

总得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出口和制造业方面。金融危机对欧美国家只是金融危机,而对于中国目前制造业逐渐衰退的情况下,我们产生的恐怕不叫“金融危机”而很有可能直接冲击到我们的实体经济而叫做“实体经济危机”。(再插一句:大家当真以为美国真的希望人民币持续升值吗?这个升值是有限度的,在有限的人民币升值下,可以刺激美国经济的繁荣。但是,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如果真的升值到2:1,美国人不吓惨了才怪。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金融大国,这个金融大国是从二战以后,石油仅以美元结算的时候开始的,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美元绝对霸权地位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金融大国,举个简单而又肤浅的例子:美国人缺钱了,他们去攻打伊拉克,然后导致石油价格上涨,这样就使市场上美元不足,这时候,美国只需要启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们大量印钞票,就造成了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但是美国又不能把印好的钞票白送给你,你只能拿你的商品去换,这样美国就免费拿到了别国的商品,然后美国再通过高工资把这个钱发到每个老百姓手里,就这么简单。但是这种制度看似完美,却有一个弊端,就是会使美国老百姓越来越懒,从而导致美国制造业衰退,会冲击到美国的实体经济。)所以目前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你不要去看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什么第三季度CPI6%,多看看我们身边吧,反正我不信,在中国超过日本成为GDP第二的时候,日本首相说他们不会再和别的国家争什么数据上的名字,他们旨在让国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其实GDP相比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创新能力是不重要的。想想看吧,中国近几年来发展确实很快,搞“奥运”,“世博”,“嫦娥”,这些东西我们说起来是很骄傲,但是这些东西真的可以树立起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吗?试想一下,我们可以让经济不这么快的发展,而把推动经济发展这些钱全部用在保障房建设、全民免费医疗上面,是不是更好呢?中国2012年的境况和韩国97年左右的情况非常类似,他们也是经历的10多年的出卖廉价劳动力时期,靠代工才实现经济发展,但是韩国跳出来了,韩国顺利实现了产业升级。而现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千万不要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贫富差距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我们藏富于民的理念到哪里去了呢?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8.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危害?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1、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2、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3、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净流入规模加大。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可能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防止经济衰退,而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剧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国际资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保守势力的抬头、我国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对我国的资本流出产生影响,导致资本净流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剧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大资金调节的难度,而且一旦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加大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风险。 

4、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1月22日、1月30日和3月18日,美联储分别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个、50个和75个基点,减息幅度非常大。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3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6.12%,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4.0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大部分非美元货币贬值的结构性差异一直伴随着汇改,并在最近几个月的国际金融震荡中更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地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可能会加大,不对称的汇率结构体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新的压力。 

5、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的是,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在努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不利的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