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是中原吗?

2024-05-17 14:47

1. 郑州是中原吗?

郑州属中原。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郑州是中原吗?

2. 中原区属于郑州哪

中原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郑州市区西部,区辖一镇十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97.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56万。
中原区辖10个街道、2个镇、1个乡:林山寨街道、建设路街道、棉纺路街道、秦岭路街道、桐柏路街道、三官庙街道、绿东村街道、汝河路街道、中原西路街道、航海西路街道、须水镇、石佛镇、沟赵乡。其中,石佛镇、沟赵乡委托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管理。

地理环境
中原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西部,北纬34°42′30″至34°51′30″,东经113°27′30″至113°37′30″之间。东起嵩山南路与二七区为邻;西隔郑州绕城高速与荥阳市接壤;南隔郑西高铁和二七区搭界;北隔京广铁路与金水区和惠济区相邻。
中原区除西南部为侵蚀、削蚀浅山丘陵地区外,余则为黄土状倾斜平原。整个地势是西部高,东部低,西南高,东北低,即西南——东北倾斜,或局部南北向倾斜。最高海拔149.2米,最低海拔98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原区

3. 河南属于中原吗

河南属于中原。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河南属于中原吗

4. 河南属于中原地区吗

属于。河南省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也属于黄淮地区。古代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中心是古豫州。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华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扩展而有所蔓延。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             
                  属于。河南省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也属于黄淮地区。古代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中心是古豫州。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华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扩展而有所蔓延。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夷蛮狄的周边地区,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纳入中原文化区。

5. 郑州属于中原还是平原

郑州属于中原。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驻地,也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郑州属于中原还是平原

6. 中原现在属于哪里

中原城市群九市功能定位: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开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基地,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焦作:国际山水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新乡: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和医药工业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物流中心。
平顶山:中国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业制造基地。
许昌: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纺、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
漯河:中国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轻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济源: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7. 河南是不是中原?

河南省指的是新中国建立后划拨的政区,大部分在黄河以南,所以称作河南省。同期的还有很多用地理位置做名字的省,比如,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等。

中原是另外一个意思: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
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河南是不是中原?

8. 河南是中原吗

当然是了,具体见一下详解
中原

  [解释]:

  ①平原;原野: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②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中原一词最初不是作为地域概念出现的,只是一个形容词,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专指中州之地的专用术语,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必争之地。
  一、中原概念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中原一词的演变

  中原一词早在春秋时已被时人用于口语,但它最初只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后来的中原地区,也就是说它最初并不是作为地域概念出现的。比如《诗经·小雅·吉日》云:“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诗人站在高坡,放眼无际的平原,心情非常激动,他由衷地赞美:多么辽阔的原野啊,物产又是如此的丰富。《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意思是说,诗人来到田野,放眼远望,黍稷盈田,禾苗茂盛葱绿,欣欣然充满生机。 作为一个以农业起家的农民诗人,当他看到“禾黍离离”,“原田美美”之景色,于是他兴奋地唱着:广阔的田野啊豆苗青青,快采回家呀做菜羹。以上《诗》中提到的“中原“两字,从文意上看不是指地区,正如毛诗注云:“中原,原中也。”郑玄笺说:“藿生原中。”很明显,所谓“中原”实际上是说平原或原野,不是指区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有:“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孙子·作战篇》亦记载说:“力屈才殚,中原内虚。”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北史·任城王澄传》云:“因兹大举,光泽中原。”《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以上所举例证中的“中原”已不是指平原或原野,显然是指区别于边疆地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地带,明显属于区域概念。

  那么“中原”一词何以会后来演变成为专指中州之地的专用术语了呢?这大概是与古人对天中地心的认同有关。如《山海经》中有《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它把《中山经》的地域基本上界定在中原地区。史书上记载的“五帝”与“五行”,都把中原作为天下之中看待。如《淮南子·天文训》说:“东方木也,其帝大昊,其佐句芒,”“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金木水火土,土为中,黄帝为中央土的大帝,黄帝为中央族团的领袖,所谓“中央土也”即指中原大地。《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活动的地域:“东至海”、“西至空桐”、“南至于江”、“北至荤粥”,他的基点在中原。尧舜时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已经很清楚,特别是甲骨文中不少地方都提到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商王朝在中间。商王朝的都城现在经考古发现的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和洹北商城,这些都城全在河南境内,说明在商代虽然没有“中原”这个词,但实际上天下之中的地域概念已经形成。周族的先祖弃在中原地区一直参加尧舜联邦政治集团,后来把弃封于邰,即今陕西西部的扶风、武功一带,他的后代一直与戎狄交叉居住。周文王时周族势力强大,虽然是商王朝的侯国,居于西土,称为西伯,但已经想取商而代之,因此,周武王不仅建都于丰,同时在灭商后,就提出来营周于雒邑的设想。从黄帝、尧舜到夏商周三代人们形成了一个天下之中的概念,久而久之,中原一词就成为天下之中的代名词。

  中原是历代的政治中心

  在古代中原与中国、中州是同意语。如《礼记·王制》就记载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太平御览》记载:“王者受命创始,立都建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也。”(《太平御览》卷一五六)身处南方之地的楚君就曾自己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史记·楚世家》)由于中原适中的地理位置,让人意识到“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得中原者得天下,成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信条。古人划分天下曾将中国分为九州,何谓九州?古籍所记,各不一致。《禹贡》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九州是:冀、幽、兖、营、徐、扬、荆、豫、雍。《周礼》九州即: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吕氏春秋》九州为:豫、冀、兖、青、徐、扬、荆、雍、幽。考之旧说,《禹贡》九州说乃是根据黄帝割地布九州之说。(见孔疏)《汉书·地理志》亦明白记载说:“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关于豫州的方位,《禹贡》云:“荆、河惟豫州。”荆即荆山,北至黄河。《吕氏春秋》云:“河、汉之间为豫州。”河指黄河;汉指汉水。高诱注:‘河在北,汉在南,故曰‘之间'。” 《尔雅》:“河南曰豫州。”由此可见,豫处河、汉之间,乃中原之地,九州之腹心。

  中原以其居中的地理位置,自古视为帝王州。早在五帝之时都是活动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如黄帝都有熊在新郑,颛顼都帝丘在濮阳,尧都平阳在临汾,舜都蒲坂在运城地区,为缔造中华文明建立了丰功伟绩。逮至夏商周三代,如夏都阳城、阳翟、斟鄩、原、老丘,商都亳、隞、相等,均在河南境内。周王朝建都在丰、镐,地望在广义的大中原内,但周灭商后,武王便提出要把政治中心转移到中原。《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这是说河洛地近中岳,为天下之中,故三代之君皆宅京于斯。不仅三代之君都中原,而且自西汉至北宋正统王朝建都也全在中原,所以说中原地区一直为帝王都,是几千年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逸周书·度邑解》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后,曾瞻望中原,指出“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涂,我北望过于有岳,丕愿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天室就是中岳嵩山。为什么要在中岳附近营建帝都?《史记·周本纪》说:“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这里文意很清楚,营洛邑迁九鼎,主要是这里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远近皆宜。《尚书·康诰》中说:“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周洛,四方民大和会。”孔注说:“初造基建,作王城大都邑于东周洛汭,居天下之中,四方之民和悦而集会。”《康诰》还说:“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孔注说:这是去王城千百里之外的“五服之百官,播率其民,和悦并见,即事于周。”《疏》里也说:“周公初造基址,作新大邑于东周洛水之汭,四方之民大和悦,而集会言政治也。”、因此说河洛地区不仅是“四方入贡送里均”,而且也是四方之民的政治中心。

  中原地理优势

  中原除了位置居中之外,还有它优越的地理形势。清人顾租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说:“自天下而言,河南为适中之地;自河南而言,许州又适中之地也。北限大河,曾无溃溢之患;西控虎牢,不乏山溪之阻;南通蔡、邓,实包淮、汉之防,许亦形胜之区矣。岂惟土田沃衍,人民殷阜,足称地利乎。”(顾租禹《读史方舆纪要》,卷 47 ,河南 2 )又说:“河南阃域中夏,道里辐辏。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范雎亦云:‘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秦氏观曰:‘长安四塞之国,利于守;开封四通五观之郊,利于战;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而不得洛阳,则雍、梁无以为重,故自号为天下之咽喉。'夫据洛阳之险固,资大梁之沃饶,表里河山,提封万井。河北三郡,是以指挥燕、赵。南阳、汝宁,是以控扼秦楚。归德,足以鞭弭齐、鲁,遮蔽东南。中天而立,以经营四方,此其选也。”(同上注)读此,可以知道作为中原地区的河南的地理重要性了。

  中原居九州之腹心,中天而立。地势西高东低,关山险厄,势利形便。东据芒砀之险峻,西依连绵之秦岭,南亘蜿蜒之大别,北依太行之巍峨,巍巍嵩岳,屹踞中立,奔腾澎湃的黄河浩浩荡荡横贯期间。名山大川,交相辉映;平原沃野,人民殷富。《管子·乘马篇》有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山川水土是定都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农的民族,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不考虑农业经济的发展。正是基于此种原因,中国绝大多数政治家、军事家都看中中原,逐鹿中原,建都定鼎于中原,决定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其实是中原得天独厚的中天而立的优越的地理形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