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2017的罗振宇是谁?

2024-05-19 11:50

1. 逻辑思维2017的罗振宇是谁?

罗振宇是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
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1973年1月11日生,安徽芜湖人。90级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本科,94级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04级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历任CCTV:《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制片人。2017年月,参与节目《奇葩说》第四季,担任导师。
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曾担任《决战商场》、《中国经营者》、《领航客》等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罗振宇对企业营销、公关、品牌等领域有独到的理解和系统的理论,其培训课程广受好评。2012年底,他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逻辑思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逻辑思维2017的罗振宇是谁?

2. 罗胖子和他的逻辑思维是什么?


3. 如何评价罗振宇的逻辑思维?

是这样,我其实算是罗辑思维的听众。原因很简单,在我实习的时候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只有听点什么了,于是把最能扯的播客都下下来。听玩高晓松,就只有听这个了。我觉得逻辑思维最大的价值就是消遣和打发时间了,跑步的时候也可以看看。打游戏需要长时间做重复性动作的时候可以打发时间,整理数据啥的时候也可以。逻辑思维这个节目是专业性为0的。我订阅过很多其他播客类节目,而逻辑思维只有打发时间一个用途了。逻辑思维最好听的就是写历史故事,这些玩意也是他们扒的别人写的书,例如多次引用张宏杰先生的书,甚至连语气和修辞都照搬,原创性几乎为零。但是我们把这个节目定义成打发时间的节目,只要听别人讲故事就够了嘛。所以还是可以接受的。最后,一旦进入专业领域,恨不得你得生气。本人是学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有关经济学的节目,没有一期是靠谱的,没有一期是没有硬伤的。但有趣的是,罗振宇这个人还经常“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或者建议大家学经济学,或者自称学了经济学受益匪浅等等。很无语。

如何评价罗振宇的逻辑思维?

4. 《罗辑思维》2017的罗振宇有多大影响?

其实我本人就很喜欢《罗辑思维》,老罗说的很多话都让人醍醐灌顶。之前就有人总结了老罗的
具有代表性的思考。今天给大家也列一下。
  01、过去十年的教训告诉我们,未来当一切皆是媒体的时候,真正得利的未必是媒体人。
  02、我一直坚信,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不是原因。想通过先建立社群然后卖货,这是杀熟。
  03、媒体上创业有一种要命的品牌思维、流量思维、10万+思维,但是10万+未必会带来商业利益。
  04、在自媒体上,你千万不能太端庄,要有一点邪恶。端庄就是“端着装”,自媒体不怕被骂,就怕被嫌弃。
  05、只要媒体是依靠广告来过河,它永远需要在广告和内容提供用户的体验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同样是一个刀尖上的舞蹈,在向左和向右之间只存在着一条细如发丝的黄金中道,你能不能走过去。
  06、我是专业的知识转述者,我替你读书,我用我的理解力、用更短的时间转述给你听,帮你省时间,这就是服务;
  07、曾经有个聋子看人放炮仗,说怎么好好地一个花纸卷,说散就散了呢?因为聋子的感官世界缺少了一个维度,因此他没有办法理解爆竹如何被引爆。
  08、苹果公司,它的商业模式我经常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房间里的大象",它明明在,但是我们跟没看见一样。
  09、我们这一代所有的企业面对的并不是转型,而是“强制拆迁、异地重建”。
  10、科学作为一种手段,主要增长了我们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的知识。
  11、让用户用人民币为你的内容投票,只有收费,内容才能带来人格信任。
  12、所有市场给你留下来的空白,不是因为别人没想到,是因为难干,所以别人没干。
  13、什么是势能?势能是营造别人和你潜在合作性的一个思维方式。
  14、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你形成一种固定的时间节奏,去跟你的用户之间彼此驯化,形成一种合作体,这才是一种最好的协作模式。
  15、人类次第打开的交易入口会有4个:流量、性价比、人格和知识。
  16、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往往是在那些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里面,出现了消费欲望。(消费升级)
  17、社会变化的总方向一万年没有变过,越分工越细,一切的新工具都是促成人的分工越来越细。
  18、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本身的战场是时间,拿到越多的时间,就拿到了越多的财富,这是我的提醒。
  19、现在真正稀缺的已经不是内容,而是我的注意力。
  20、怎么判断人,在某一个分工有手艺,肯勤奋的把这个手艺检查做下去,就是牛的未来的创业者。

5. 罗振宇知识怎么这么多

罗振宇
罗振宇,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1973年1月11日生,安徽芜湖人。90级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本科,94级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04级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历任CCTV:《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制片人。
快速导航
获奖记录
名人微博
中文名
罗振宇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
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
1973年1月
职    业
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
毕业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主要成就
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
代表作品
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
目录
1 人物经历
▪ 学历
▪ 职业
2 人物观点
▪ 媒体的未来
▪ 精辟语录
3 人物作品
4 获奖记录

人物经历编辑

学历
本科,90级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
硕士,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
博士,中国传媒大学。

职业

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曾担任《决战商场》、《中国经营者》、《领航客》等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
罗振宇对企业营销、公关、品牌等领域有独到的理解和系统的理论,其培训课程广受好评。
2012年底,他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人物观点编辑
对于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他有较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人类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将属于基于用户体验的“手艺人”经济。
他倡导一种“U盘化生存”的生存状态,个人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基于兴趣,打磨专能,与其他人进行时时协作,在市场中找到个人定价,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1] 

媒体的未来
罗振宇认为互联网必然给对媒体业带来根本性的冲击。由于传播介质的互联网化,受众人群和信息消费模式都将碎片化。传统大众传播将越来越难以奏效。未来的传媒将不再以信息为核心,而代之以人格。魅力人格体将是新媒体时代最关键的传播节点。受众在被细分之后,会基于兴趣和对不同自媒体人的喜爱,而发生分化与重组,最终形成一个个高粘度、高聚合力的社群组织。与大众传播下的规模经济模式不同,未来社群组织的生存将遵循范围经济的逻辑。[1] 

精辟语录

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1] 
用互联网思维去读书。[2] 
在传统的社会的那种结构当中,其实没有任何人有选择。
我们今天这个有选择的时代,真好!
我之所以舍不得死,不是因为还没活够,是因为后面我死之后拍出来的电影我就看不着了。
——选自《罗辑思维》节目
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我看不惯你们了,请记住一定是我老糊涂了,我混蛋。
当侏罗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恐龙必死,在侏罗纪一个地质时期当中恐龙是何等的强大,但是他们拖着沉重的肉身,笨重的思想,它们穿越不出这个地质季节。
有的人生活在晚上十点,因为他留在昨天;有的人生活在凌晨两点,他必将迎接未来。同样是伸手不见五指,但这就是区别。
孩子不是在你出生很多年之后才出生的人,孩子是在你死了之后还会活很久的人。
父母从来不能阻断孩子的梦想,他真正要做的事情你从来遏制不住,你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把你一生当中最灰色最阴暗的那些懦弱的成份,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了你的孩子,使他在人生选择的关头,不会迈出勇敢的一步。 ——选自罗振宇《这一代的怕与爱》演讲

罗振宇知识怎么这么多

6.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大家看完之后感觉怎么样?

运营了4年的知识类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宣布了一次重大改版。

得到 App 创始人、《罗辑思维》节目主讲罗振宇宣布《罗辑思维》将从视频改为音频,从周播改为日播,周一至周五更新,时长5-8分钟,只在得到 App 播出,不再全平台分发。《罗辑思维》自2012年开播至今,已经积累了205集长视频脱口秀,在优酷和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次——罗振宇因此而成了不折不扣的“知识网红”。
那为何罗胖最终放弃了流量模式呢?为何不当网红了?
3月8日,在罗振宇举办的沟通会上,除了宣布《罗辑思维》首次改版,他详细解读了为什么,并分享了从经营《罗辑思维》到“得到”平台的全部心得。
团队表示,从内部视角上看,得到 App 的快速表现,是其愿意把《罗辑思维》节目搬回到主战场的原因。
此前,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3月5日,得到 App 的注册用户为558万人,日均活跃用户超过45万人,付费专栏上线9个月以来,共售出144万份。

在得到 App 上,也已经有一批 KOL 实现知识变现。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去年,知名媒体人李翔在得到 App上订阅专栏《李翔商业内参》上线没多久就突破了5万的订阅量(199元/年);在今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推出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已经有近6万人付费订阅(199元/年)。
然而,关于内容付费的很多质疑也接踵而至。内容付费风口真的来了吗?内容付费是一门可持续的生意吗?对于外界关于“知识”这门生意的种种质疑,在沟通会上,罗振宇逐一做了解答与阐释。
在罗振宇眼中,到目前为止,内容付费并不能算是风口,但是具备风口的潜质。这得益于当下线上付费的便利,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消费升级。而且,国内的版权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盗版的问题在产业上基本解决。
实际上,内容付费并不是新事物。在得到 App 出现之前,罗辑思维就卖了两年的书。从出版业的角度来看,“知识交付”一直是需要付费的,从没出现问题,如果从“过去人们不付费,如今愿意为知识付费了”这个角度来理解,是存在问题的。
“内容付费的新机会的出现,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大潮的变动使得曾经知识交付三大产业——教育、出版和传媒产生了产业板块之间的松动。”罗振宇总结道。
而正如滴滴提供了随叫随到的专车服务,美团、饿了么提供了送餐上门的服务,知识领域的“知识服务”正在诞生。

这类“知识服务”正是为了满足当下“知识焦虑”这一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社会底层的因素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动,主要体现在:
第一,人的时间正在碎片化;
第二,学习越来越是终身化;
第三,学习越来越跨界化。
传统的出版业和教育业对此也有解决方案。不过,在当前的情形下,罗振宇认为很多方案本身就有问题。
“不计成本的做研究,是专业学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知识是否碎片化不是最重要的。” 在罗振宇看来,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已经是既成的事实,用户选择用碎片化的学习来填充这些时间,是有价值的真实需求。
很多人对于得到 App 上付费内容发出最大的质疑是,目前很多付费实验的结果表明,文章的打开率并不如预期,很多用户买了之后不看,次年还是否会继续付费值得思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容付费产业的逻辑是否存在?知识付费和碎片化学习是一门可持续的生意么?
针对外界这一疑问,罗振宇透露,目前得到App上单篇文章的打开率在30%左右,而目前提供免费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仅为5%。即便在出版业,“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样的现象也再正常不过了。
正如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人买了高档厨具并不一定会天天做饭,买了机械键盘的人不见得是顶级游戏玩家,罗振宇认为,当下内容付费产业应该用产品化的思路去运营知识服务。
“不管用户是否使用产品,但是他买了,满足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就是产品的功能之一,‘买了不看’是媒体人的思维,是传播冲动的心里作祟。”罗振宇说。

7. 罗胖《罗辑思维》|人的价值正在重塑市场结构

本文为混沌大学《罗振宇:从人的角度重估商业价值》的学习笔记
   
  
  讲者为罗辑思维和得到创始人罗振宇 
                                          
 1 . 罗胖以 递弱代偿 的概念,贯穿整个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递弱代偿分成两个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统 。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演化和市场的竞争,个体和组织的能力和资源会慢慢弱化,为了补偿这个总体向下的趋势,则产生了新分工,新的协作体系会生成新的系统,使得整个社会继续发展。
  
 2 .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角色(叫车需求的分派)会被弱化,出租车司机的专业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车有手机导航就可以载人),于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这就是科技的进步(网速的发展和手机的价格下降)生成一个新的分工(载客的门坎降低,分派自动化,评分系统),形成一个新的系统(Uber、滴滴做为新的系统中心),这就是递弱代偿,也是事物演进的基本规律。
  
 3 . 从整个商业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新分工,体现于促成交易的介质改变了。早期是权力和资本在促成交易,但现在连资本都变成资源本身,投资公司有钱也不一定干得了事,要到处投资。
  
 4 . 早期的资本促成交易,黄金的工业化时代,有钱的人可以大量投资设备,雇工人在流水线面前,重复执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这个现象到最后, 连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个人的薪水 ,一方面让工人有能力买车,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资本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体的黄昏,它正在弱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台积电......
  
 5 . 个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联网发展所赐。人类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只要你能够说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资源向你靠拢,比如网红罗永浩做了锤子手机,发布会当天没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时间开,因为知道流量会被吸走。这就是为什么个人会成为下一个交易入口,取代权利和资本。
  
 6 . 人做为交易入口的趋势,就是一个新分工,也告诉我们商业正在人格化。马东曾经说:「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个网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  CEO  。 」在国外也几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当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  商业人格化带来的是信任 ,因为对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 除了人以外,知识也成为另一个交易入口,人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本身是用来生产需求的。你不知道潜水是什么? 钓鱼是什么? 你就不会去消费相关产品。这也是罗胖一直谈的,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认知升级。
  
 9 . 知识既然是一个新的交易入口,于是有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本身并不是传道授业,而是站在门口赞叹,初期是做营销,做流量转化,后期直接作内容本身,把大部头内容针对用户的场景(音频),重新做出有立体感好吸收的知识。
  
 10 . 知识服务是罗胖提出来的,也是罗辑思维这几年找到的一个新分工,替大家输出好的内容,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1 . 共享经济不是剩余的东西,拿出来有效利用,它会直接带来两种结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专业干这行(比如滴滴司机),要不就是放弃。于是 共享的本质也是在创造新分工 。
  
 12 . 以人作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对商业带来的系统变化,在组织内部是 以事情为主线,按事组队 ,个人只对自己努力,不为集体努力,也就是「联盟」的概念。在组织外部则变成以组织为结点的合作,公司群体的崛起,罗辑思维是营销部,混沌是商业课程,互为独立又互为合作。
  
 13 . 以网红为节点,聚集的垂直型市场,并不是社群经济。社群不应该经营,而是好产品和服务为用户附能的结果,最好的社群应该就是苹果粉,当苹果粉在外面排队抢iphone的时候,苹果从来没有出来端茶过,社群是结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产品。
  
 14 . 网红带来势能,可以低成本汇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势能和信用该如何达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递弱代偿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转变,罗胖给了「人」这个新维度。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演讲,如今还是在这个趋势下。
  
 当以人为交易入口时,其实 人的角色就是做为个体,更好地去感知客户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比其以往大机构地一致化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纾发和满足。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体之外,达成更多的连接,也许是得到后面需要尝试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变量》里提到的小趋势,重建社群也许就是在这个以人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趋势下演进。 人为交易入口的市场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场 ,每一个小领域都有个网红,每个网红都能带来垂直的市场分流,但每个市场之间又互不相连。
  
 何帆说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为自己的第二人生,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遇上一个连接者(书里称为凝结核),而聚集在一起繁荣生长。这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有个人起了头(比如阿那亚的曹寅),然后这个项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带来的就是细分市场的满足。 
  
 罗胖说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因为它起手就是赚钱的,搭配经济周期走缓的大环境,这个趋势估计还会继续往前。
  
 在我看来,新分工已经慢慢成熟,网红成为一个又一个节点,但这会架构出什么样的系统和商业环境? 知识服务真的有生产出新需求吗? 如果有它应该会有相对应的上下游(即系统)出现
  
 从得到的发展来看,卖知识内容的上游是一些创作者,下游是学习的用户,但这看起来是传统的教育系统,换了一个场景,也许互联网教育是知识服务后面走出来的新系统,替成年人的教育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市场会不会慢慢从通识教育走向专业教育,从学术走向实用,从学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值得我们期待。
  
 
  
  
 1 . 递弱代偿有两个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统(媾和)
  
 2 . 人是想象的共同体,通过一个人的说服,去连接所有资源。一个故事,凝聚协作体系
  
 3 . 网红红不久是事实,从组织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网红的基础上,但对个人来说是机会,PAPI酱、罗永浩聚合大量资源,他未来就有很多可能性
  
 4 .  不要讨论动机,赚钱还是理想,因为说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样 ,说一个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 人类升级就是聚合资源(权钱人)的方式不同
  
 6 . 赋能之后,每个人都是君王,每个人都是中心
  
 7 . 世界没有颠覆,一脉相承
  
 8 . 讲故事的点上,想象空间只有一个
  
 9 . 内容电商=人的电商 (人格化)
  
 10. 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它起手就是挣钱的
  
 11 .  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会反过来成就人 
  
 12 .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 共享不等于剩余,共享的结果要不就是专业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带来新分工,促进社会分工。
  
 14 . 未来一定是更精细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间商)都有价值
  
 15 . 信息免费,人格讯息收费
  
 16 .  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7 . 知识服务者不是传道授业者,只不过是站在门口赞叹的人
  
 18 . 学校是最好的联盟,说好要分手,且没有绑架
  
 19 .  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来自产品和服务,所以不需要特别经营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货买给大家
  
 20 . 势能和信用之间难以平衡,有势能才能低成本吸附价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 让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 知识服务=时间解决方案 (筛选)
  
 23 . 未来商业的战场就是总时间分额
  
 24 . 爱是什么感觉? 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好像突然有了软肋
  
 25 .    不要谈行业,  20~30  岁没有存量,  40  岁抛弃存量 
  
 26 . 越是分化的社会,你只能成为精英,别无出路
  
 
  
  
  请您以罗振宇老师提出的从"人"的角度重新评估商业价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产业生态或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现有存在资源能否重新构建,重新凝结,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实现新的商业价值。 
  
 罗振宇老师提出商业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权力和资金,而是具体的人带来的势能,加上其构建的信任,直接构成交易。
  
 以人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生产需求,于是新的交易分化带来新的分工,替商业带来洗牌。
  
 我想以教育这个产业,来看人对其资源重新构建和整合的影响。
  
 传统教育主要还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补助学校,学校聘请教授进行教学。当然也有一些私营的学校或者市场上的补习班,较多是以升学为主力,进行密集式的训练。
  
 补习班一直都有名师光环的现象,一般大学的教授也在学生里经验里有好老师、混老师,这是说 人在教育产业里自然就带有节点的特质 ,好老师容易聚集很多学生,不论是在商业化的环境还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内。
  
 但这个市场主要还是在教育体制内循环,业界偶有讲师、企业内培训,一直没有拓展到一般的大众。
  
 得到藉由罗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较好的势能,试图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识内容,只接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这就是一个人做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资源重新凝聚,最后扩大更广泛的受众 。
  
 以往只有北大经济系的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过三十万人也在学习。我认为罗胖做为节点却是帮助更多知识创作者触及了更大量的用户。而得到的专业则是怎么把这么生涩的内容,变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产生关联。
  
 有了这样的起头,不同领域大量的头部内容也开始往得到靠拢,比如心理学的武志红、清大管理的宁向东。教育产业从专业知识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场景里头发生。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得到里付费上课,其实也是 基于对罗胖个人的信任 。
  
 罗胖和得到带来的新分工,当大家习惯在网络上、微信群里学习交流的时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线教育和机构,学英语的、写作的、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市场突然就展开了,学科间的边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资源,用产品带来新分工,用进而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这些是我看到人作为交易入口带来的发展,也是商业重新赋予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个契机。
  
  结合自己所在的产业,剖析自己对未来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 
  
 未来想以说书人为创业的方向,其对标樊登读书会和Youtuber的说书脱口秀。
  
 就商业模式来看,樊登读书会直接卖自己的说书音频,并在打响名气之后,转向线下的书店,做垂直的服务。Youtuber则是卖流量做广告为主。
  
 以罗胖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导向产品,但就产品的属性,我认为樊登卖自己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且有机会发展成具有魅力人格体的品牌。
  
 由于在台湾的市场还没有类似KOL,所以在台湾发展一个说书品牌还是有机会的。唯独台湾人看比较多聊天节目,对一人脱口秀的形式不太习惯,所以视频、音频的内容需要分开来策划,但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产品的定位,樊登读书会主要是导读为主,并梳理重要的内容,卖导读也卖书本身。换句话说,说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而是一个大概的整理加上个人解读。
  
 说书的产品定位也是一样,“让书的内容更立体、更吸引人”,初期卖导读整理,后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对相关话题、领域有兴趣的消费者,做更立体的导读。
  
 从社会分工来看,在书籍市场里面,导读和推荐本来就存在。书商需要找有名的人来推荐,作者本身也会有个自己的序言,来引导。有时候光是这一部分就是十几页内容也许说书补足的就是这一块的效率和分工。

罗胖《罗辑思维》|人的价值正在重塑市场结构

8. 如何评价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个节目?

我个人觉得,罗振宇是个商人,这是无需置疑的,但他的节目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我认为还是有些价值的。
有种,有趣,有料。

平时上班的人,其实非常希望能通过一些书来开拓视野,能够高效地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保持进步。《罗辑思维》这个节目的出现,就非常棒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知道了很多历史、经济、法律、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也买了一些这个节目推荐的书,觉得非常好。这是非常适合我的求知和读书方式:先增长见识,先扩充知识的广度,然后再找到最感兴趣的点,深入钻研。

因为我个人深受其中的益处,所以还是感觉到对我有很大帮助的,《逻辑思维》在我看来是一个好节目。特别喜欢用五个字来评价罗辑思维:睁眼看世界。我认为罗振宇是这样一个人:他试图通过的他的思维方式,给这个多变的、复杂的世界总结出规律,探索出发展方向。他得出的一些结论,至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然,这些都不一定对,但究竟对还是错,需要我们理性思考,长期琢磨。关于大数据,互联网,自由经济这块,因为是他自己极度支持的,我也觉得讲得挺好。

总结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逻辑思维》还是一个值得大家去看的节目,相信多多少少会从中获益。当然,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必备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