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考点

2024-05-09 07:37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考点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
         (一)什么是残疾人
         残疾类型:功能、形态残疾,丧失功能残疾,社会功能残疾,残疾人定义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
         概念内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古代社会的残疾人被漠视、被歧视、被怜悯,人道主义对改善残疾人地位的贡献,1975年联合国的《残疾人宣言》,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国际成立及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关于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
         1、个人责任论;2、社会责任论;评价
         (二)关于如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
         1、标签理论;2、正常化理论;评价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
         1、供养理论:内容及局限;
         2、回归社会论:内容及评价;
         3、增能(增权)理论:内容及评价。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哀痛理论、渐进沟通模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2、社会模式:社会工作者的立场与方法
         (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法
         1、社会康复的内容及工作过程;
         2、社区康复的理念背景与工作方法;
         3、职业康复的理念及工作方法。
           三: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体系
         以行政性组织和家庭为主的残疾人照顾体系;1988年成立半官半民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优势。
         二、政府机构的残疾人工作
         民政部门主管残疾人福利服务及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工厂;卫生部门的预防残疾及社区康复工作;教育部门的特殊教育和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劳动部门的残疾人就业。
         三、残疾人组织的社会工作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职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考点

2.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提供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
         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作者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
         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英国倡导和推行的社区照顾就含有这种意义。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所谓正常化就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盖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尊严和价值。
         上述正常化理论引出一个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共同的启示,即残疾人社会工作尤其需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
          二、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和一些社会学家在20世纪中期对西方普遍实行的将精神病人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深入研究庇护所里的精神病人的情况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里精神病患者始终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指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系)和“关护”关系(指庇护所里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的、冷漠的的态度和严格管制精神病患者行为而导致医患人员隔阂、紧张甚至敌视的关系),结果,并没有使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相反,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社会人士关注到老人和残疾人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发现长期住院令那些残疾人等产生倚赖性、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住院化”运动开始兴起,回归社会的理论也由此而产生。
         回归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3、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三、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布朗(Redcliffe-Brown)已经用“人际网络”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Barns)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模式及互动的理解。
         概括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所谓社会网络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
         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常常联系在一起,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支持性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个人及社区问题的“第一线”问题,因为当个人遇到问题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人的协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补足正规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
         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面的功能:(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的态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题及压力的产生。
         4、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社会网络介入策略来帮助个人及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1)个人网络策略。这种最普遍被采用的策略,其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
         (2)自愿连结策略。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援手的人及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将服务对象与适当的辅助者配对,而这些辅助者通常是对某一些问题的处理较有经验及较关心,以致能对需要辅助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协助。
         (3)互助网络。这种介人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也可以把这些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
         (4)邻里援助网络。当采取这种介入策略时,社会服务机构通常以一个以地域界定的的社区为基础,然后尽力识别当中所存在的非正式辅助网络及区内的“自然辅助者”。这些自然辅助者可以在向邻里提供支援上扮演关键的角色。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去强化区内的非正式自然网络,把分布区内的大小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邻里援助网络系统,帮助区内孤立无援的人士。
         (5)社区授权网络。这种介入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一个聚合了非正式社区领袖的讨论场所,借以有效地反映区内各种群体的意见及利益。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促进这些非正式领袖的沟通、联系及互助并建立网络,鼓励这些网络成员去共同参与及关心区内问题,形成社区内申述问题及倡议社区政策改革的声音。
    ;

3.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服务内容  
          1、残疾预防 
         预防残疾,暴力、贫困、意外、不良生活方式等是造成缺陷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社会工作可以协助改善社会中处于最不利位置的群体的教育、经济和生活状况,建立稳健的家庭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普及照顾老人和儿童的方法与普及预防残疾的知识、技术等。
          2、康复工作 
         康复,旨在使有缺陷的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程度。在医疗、护理、器械辅助等复健措施外,社会工作者可以担当心理、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辅导和协助,以及进行生活自理训练及就业指导等。具体的工作包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处境,并评估其在重返社会生活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等。在社会联系方面,社会工作者还可协助残疾人取得家人、同学或同事、邻居的支持,建立社区网络,协助解决生活困难。
           服务方法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方法是深入探求个人和家庭整体上的.需要,为其拟定工作方案,并与残疾人及其家庭一同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使残疾人及其家庭缓解心理压力,培强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提供机会和资源以增强案主的能力。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指以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3、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方法较注重从宏观的层面评估残疾人群体的需要,制定工作方法,通过社区资源链接、推动居民参与和建立社区支持网络,解决并消除残疾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使其能有更好的康复和发展机会。
    ;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内容

4.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内容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服务内容  
          1、残疾预防 
         预防残疾,暴力、贫困、意外、不良生活方式等是造成缺陷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社会工作可以协助改善社会中处于最不利位置的群体的教育、经济和生活状况,建立稳健的家庭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普及照顾老人和儿童的方法与普及预防残疾的知识、技术等。
          2、康复工作 
         康复,旨在使有缺陷的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程度。在医疗、护理、器械辅助等复健措施外,社会工作者可以担当心理、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辅导和协助,以及进行生活自理训练及就业指导等。具体的工作包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处境,并评估其在重返社会生活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等。在社会联系方面,社会工作者还可协助残疾人取得家人、同学或同事、邻居的支持,建立社区网络,协助解决生活困难。
           服务方法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方法是深入探求个人和家庭整体上的需要,为其拟定工作方案,并与残疾人及其家庭一同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使残疾人及其家庭缓解心理压力,培强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提供机会和资源以增强案主的能力。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指以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3、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方法较注重从宏观的层面评估残疾人群体的需要,制定工作方法,通过社区资源链接、推动居民参与和建立社区支持网络,解决并消除残疾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使其能有更好的康复和发展机会。

5.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残疾损伤是因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使人体结构或功能发生缺陷或异常的情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残疾
         损 伤:因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使人体结构或功能发生缺陷或异常的情况
         能力缺失:人体的结构缺陷和助能障碍使人体丧失应具备的能力(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相对的能力)
         残 障:由于身体形态和功能缺陷或异常而影响残疾人参加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
         2.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运用专业方法。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管理、方案评估和研究工作
         3.致残的原冈:
         △传染性疾病: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风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沙眼、乙肝等
         △营养不良:
         △先天性发育缺陷:
         △意外事故:
         △慢性病和老年病:
         △其他因素: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等
         4.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生→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卫生咨询、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
         (可以减少70%)
         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定期身体检查、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合并症
         (可以减少10%-20%)
         三级预防:采取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残障→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
         5.康复模式:
         △世卫组织模式(卫生部门负责)
         △社区服务模式(民政部门负责) 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福利工厂)
         △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组织负责)
         △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民政部门、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
         6.全面康复内容
         △医疗康复:
         语言疗法;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功能性作业治疗、心理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就业前评价和训练);心理治疗(松弛疗法、行为疗法、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精神支持疗法、催眠疗法);文体治疗;中医治疗
         △教育康复:
         普通教育(初级到中高等教育);特殊教育
         △职业康复:职业评定/ 职业咨询/ 职业培训/ 就业指导
         △社会康复:维权/ 建立无障碍环境/ 社会参与/ 婚姻家庭辅导工作/ 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
    ;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6. 残疾人事业相关法规和基本知识?

我给你列出点吧:
主要有就业、助学、扶贫、宣传文体、残疾人康复、盲人按摩、无障碍改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等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条例
3、人人享有康复
4、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暂行办法
5、盲人保健按摩行业扶持暂行办法
6、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学生助学补助暂行办法
7、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暂行办法

7. 残疾人有哪些基本保障

除最低生活保障外,残疾人生活保障有以下照顾政策:一:残疾人特困临时补助
二: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补助
三:残疾人项目扶持政策
四:残疾人接受学历教育补助
五:残疾人助学扶持政策
六:贫困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补助
七: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
八: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
九: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
十:残疾人患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十一: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补助
十二:残疾人康复扶持政策
十三:贫困残疾人免除残疾鉴定费用
十四:贫困精神病患者门诊助医
十五: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实行学前至高中段教育经费补助
十六:残疾人税务优惠政策
十七: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给予利率补贴
十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城管部门,为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提供方便
十九:一级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区公共汽车
二十:残疾人观看影剧院、文化宫日场电影享受半价优惠
残疾人就业的保障措施有:
《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第三章规定:
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应当优先考虑残疾人就业。
第十六条
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国家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
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国家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有关部门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残疾人有哪些基本保障

8. 残疾人有哪些基本保障

法律分析:残疾人离婚和普通人离婚是一样的,没有特殊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