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2024-05-19 05:05

1. 国内金融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一)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加强金融监管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环境,逐步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和方式,不断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

  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提高Shibor的基准性。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完善市场机制,为最终实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逐步确定中央银行目标利率及主要操作工具,理顺利率传导渠道,更多发挥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

  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实现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作用,支持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信贷政策宏观指导,以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高 “三农”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等目标为着力点,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提高实施效果。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需求的信贷政策,扩大消费信贷,支持发展服务消费。创新低碳金融产品。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丰富房地产金融产品,鼓励股票、债券、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直接融资工具发展。

  五是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建立和完善逆风向的调节机制,抑制信贷等顺周期波动,防范宏观风险。探索建立逆周期监管指标,研究、实施动态杠杆率监管方案,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监管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反映国内银行业实际、基于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的资本监管总体框架。推进证券公司常规监管,强化净资本监控,完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加强证券评级业务监管。强化基金公司监管,完善基金公司内控制度。加强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监控。建立期货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期货公司分类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现代保险监管制度。重点监管偿付能力不足风险、保险投资风险、寿险退保风险和新的利差损风险,全面推进分类监管。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产品和市场风险的评估。加快建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督促和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加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完善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标准,加强监管协调。完善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建立规范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二)进一步深化金融业改革

  一是深化大型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边界。合理制定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发挥境内外上市对试点银行改革的促进作用。慎重稳妥地进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试点。全面推进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扎实推进农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体系,推动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继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转型。

  二是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总体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组织形式和内控机制。维护和巩固县(市)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省级联社主要履行行业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国家控股的大型银行和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办农村金融业务。注意培育和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继续实行支农再贷款政策。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和增量奖励等政策,建立健全涉农信贷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

  三是推进证券期货机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改善公司治理与内控水平,提升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支持内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兼并收购。引导和鼓励国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上为提高行业竞争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是推进保险机构改革与发展。努力巩固改革成果,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转变经营机制。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积极培育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大型保险集团。

  五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完善资本流出入均衡管理,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进程。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率先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便利跨境融资为重点,健全对外债权债务外汇管理;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松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稳妥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重点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完善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有序拓展海外业务,稳步扩大海外布局。加强内地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强内地同港澳的金融合作,支持香港发展金融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继续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三)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推动货币市场发展。积极发展货币市场,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协调发展,拓宽市场广度和深度,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

  二是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推进公司债券发行体制和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统一债券审核、交易和监管标准。建立债券市场主体的信用责任机制,强化市场约束,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继续推动非金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创新。试点发展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研究建立交易商协会监管制度。加强债券市场基础建设,提高市场流动性。

  三是稳步推进股票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行业结构。进一步促进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基金公司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继续推进保险资金、社会保障资金、企业年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逐步增加在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继续深化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简化审核程序,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逐步实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继续发展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积极加强创业板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期货市场。研究和探索建立统一监管下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场外交易市场。

  四是大力发展保险市场。推动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业务。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积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促进对外贸易。稳步推进保险机构以债权形式投资交通、通讯、资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稳妥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企业和其他优质企业股权试点,支持产业调整和企业改革。

  五是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继续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交易方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产品日趋丰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的外汇市场体系。第一,丰富外汇市场产品。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建设。第二,推进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完善外汇市场清算机制。第三,完善外汇市场交易机制。统筹协调银行间外汇市场竞价和询价交易模式的发展,适应不同产品对交易方式的多样化需求。第四,推进国内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研究引入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外汇市场和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境外人民币外汇市场。第五,完善外汇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外汇市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异常和违规交易的监测,保障外汇市场平稳和有序运行。

  六是推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整合优化配置黄金市场资源。加强黄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交易、运输、仓储、交割和黄金账户及清算服务。

国内金融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2. 中国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 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下)

  编者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改革与创新。金文撰写的《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一文,从历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了金融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的大趋势之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读后引人深思。人民网天津视窗将持续报道该文章。以下为在《新金融观察》第三十八期上刊载的“二十二、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下)”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单一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集管理职能与运营责任于一身,负责货币管理和信贷运营。除此之外,没有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也没有建立人民币价格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货币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挥金融现代经济核心作用,支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支持金融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实施分业监管,积极发展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得到持续发展。

  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建设

  新中国高度重视货币体系建设。统一发行人民币,迅速完成币制改革,确立人民币作为独立的统一的国家货币地位;合理确定本币价格及其利率水平,合理确定外汇价格及其汇率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开发人民币的货币职能;根据国家发展和国际分工需要,积极发挥人民币的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和平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发行及币制改革。人民币(RMB)是中国法定货币,为纸币本位制货币,没有法定的含金量,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主管机关。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主币共有12种面额,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人民币取代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以及外国银行发行的各种外国货币,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存在的币制混乱历史,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恢复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遗留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尚未根除,战后物质极度匮乏,导致物价节节上涨,第一套人民币沿用了面额巨大的主币币值设计。1955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步胜利,物价趋于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当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根据经济发展要求进行货币改革。主币改为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共5种面额,以1元兑10000元的比价,发行新币并回收旧币,5月15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及同时实施的币制改革,奠定了新中国独立、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基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建立了中国独立统一的人民币货币体系。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新中国成立起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5年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统一发行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49年1月18日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建立了以本币和利率为基础的外汇和汇率体系。人民币是纸币本位货币,与当时美元世界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不能按照货币的黄金平价确定人民币价值及其汇率,只能采用物价对比法换算人民币的汇率。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货膨胀严重,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1949年1月18日的80元(第一套人民币),调至1950年3月13日的42000元(第一套人民币),再调至1952年12月的26170元(第一套人民币)。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数量很少,对外贸易主体是私营企业。第二阶段,1955年到1972年的固定汇率制度。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外贸易主体改为国营企业,主要产品和贸易价格纳入国家计划,国家参照各国本币的汇率,确定人民币汇率,并使之与物价脱钩。1956年和1972年两个时点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分别为2.46元(币制改革后的新币,下同)和2.24元。第三阶段,1973年至1980年的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又发生了严重的国际石油危机,很多国家将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并改用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汇价,作为人民币汇价调整变动的依据。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1973年的1.98元变为1980年的1.49元。自新中国成立起至1980年,中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内高度集权,对外高度封闭,国际贸易总量很小,国家外汇储备很少,适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之后至1996年之前,国家对汇率制度进行了几次改革。第一阶段,1980年到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度。1979年,中国推行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对外贸易由计划管理改为市场竞争,同时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作为以市场手段管理外汇的制度试验。国家除规定官方外汇牌价之外,还规定出口结汇和进口用汇指标,以多结汇和少用汇的指标余额,适用于市场外汇价,官方外汇牌价和市场外汇价兑美元的汇率,分别为1.50元和2.80元。第二阶段,1985年到1990年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推行人民币双重汇率制度,对内加重了部分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对外造成了国际上的指责和非议。1985年1月,国家取消双重汇率制度,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定为2.80元。但此前实行的双重汇率制度已经打开了市场外汇价的人民币价格的汇率市场发现机制,重新恢复的单一汇率制不仅未能消除已经形成的市场外汇价,反而加剧了官方外汇牌价与市场外汇价的市差和价差,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制度。第三阶段,1991年到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1991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制度,国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情况,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1994年推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国家将官方外汇牌价和市场外汇价兑1美元的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元和8.70元,统一定为1994年1月1日的8.70元,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直至2004年年底,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稳定在8.30元左右。

  人民币经常账户项目可兑换。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国家进一步深化外汇制度改革,1996年4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旨在消除经常账户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当年12月1日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项目的可兑换。主要的政策制度措施是:消除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供汇范围,提高供汇标准,允许中国居民境内的合法资产收益以及驻华机构和来华人员的合法人民币收入换成外汇汇出;废除企业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制度,由银行结汇售汇,取消境内的外币计价结算,废除外汇券,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外商投资企业经常性用汇纳入银行结汇售汇体系,可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允许在华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办理结套汇等业务,取消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取消外汇收支指令性计划,建立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国家对外汇和国际收支进行宏观调控,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继续调整完善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政策,包括降低出口产品退税平均税率,支持企业在国外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可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国公司可以集中操作外汇资源;提高个人出国(境)换汇限额,移民和非居民的国内资产可以兑换外汇出境;放宽外汇账户开户和外汇账户限额管理,推行经常账户项目可兑换便利化等。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第一,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根据中国贸易顺差程度和企业国际贸易适应能力,确定人民币汇率升值2%,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为8.11元,同时调高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价格,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格在中间价的千分之三内浮动,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交易价格在中间价的一定幅度内浮动。第二,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照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建立人民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健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为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至2011年4月29日,经历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8.30元降到了6.49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率超过25%;中国的外汇储备由8189亿美元增加到30446亿美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业务,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托收和汇款等结算方式。2009年7月先在上海等五个城市试点,2010年6月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试点,试点地区进出口量占全国进出口总量的90%。试点地区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0年为5063亿元,2011年1季度达到3603亿元。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增加了国际结算的货币币种选择,降低外汇汇率风险,减少国际贸易交易成本,适应居民和非居民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实际需求;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使之形成了以交易为基础的价格,增加了人民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参照标准,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和完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3. 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

疫情对消费金融的冲击
疫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冲击直接体现在规模、风险、利润三个方面。一是因客群消费意愿、消费能力遭受重创,客户短期消费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必然受到影响。
二是客户收入来源下降,主动还款能力下降,将导致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增加,资产管控难度加大,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三是金融机构为抵御坏账风险,主动增加拨备计提,则会影响利润增收。



从代表性消费金融企业2020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受疫情的冲击较为严重,其中湖北、海、招联、北银、尚诚、锦程等消费金融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均较2019年同期有明显下降,疫情下不良资产风险上升,导致企业净利润下滑。



为应对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以中原消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切换至基于TCE平台打造的新核心系统,增加公司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把控能力,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的恢复以及行业的转型,下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望回暖。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

4. 金融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

1.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但是金融行业却在其外,包括银行、基金、私募基金什么金融行业却会进入到一个逆向繁荣的时期。这和我国保护金融类行业政策是有关的。
2.金融行业因为有政府政策撑腰,而且吸纳储金,高额放贷,本身就是一本万利的。
3.金融行业受亏损很小,在目前市场假繁荣的情况下,储备金上调和利率上涨的情况下,最好的避风港就是金融行业了。
4.如果你做外汇、投资、证券,在中国操盘早已经不是秘密了。

5. 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2)金融自由化;(3)金融工程化;(4)金融证券化。【摘要】
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2)金融自由化;(3)金融工程化;(4)金融证券化。【回答】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回答】
金融行业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国家经济建设,金融行业势必发展的很好,未来金融的发展面向国际,与科技相结合。金融融资工作经验是此类人才的就业本钱,尤其是具有跨国公司融资工作经验并熟悉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有较强团队管理和外语交流能力的从业者更是俏中之俏。金融专业,确实是当今的热门专业,高考生报考金融的很多,以至于很多学校的金融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大大高于其他专业;考研金融也很热,跨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很多,各种本科专业背景的人都有,特别是工科的人很多。金融专业通常就业于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分支行业。由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轻资产行业,而服务业是后工业时代经济的主体和重心,因此,金融业也会大有发展。【回答】
到银行工作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提问】
1、中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4、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6、全日制专科或本科及以上学历。【回答】
银行职员薪水如何【提问】
交行:刚进来1800月,有500补助,节假日、季度、年终都有奖金,各类礼品。业绩压力不大,能做信贷提成很高。总的下来第一年50000~55000。招行:各个支行效益不同,待遇略有区别。但肯定在50000以上。具体如下:基本工资1400,月奖1000~1500,所以每月可以稳定在2600左右。季度奖和年终奖不能肯定,少的1500,多的10000。【回答】

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6. 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微笑]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2)金融自由化;(3)金融工程化;(4)金融证券化。【摘要】
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问】
[微笑]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2)金融自由化;(3)金融工程化;(4)金融证券化。【回答】
亲亲,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鲜花]【回答】
亲亲[开心]金融行业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国家经济建设,金融行业势必发展的很好,未来金融的发展面向国际,与科技相结合。金融融资工作经验是此类人才的就业本钱,尤其是具有跨国公司融资工作经验并熟悉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有较强团队管理和外语交流能力的从业者更是俏中之俏。金融专业,确实是当今的热门专业,高考生报考金融的很多,以至于很多学校的金融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大大高于其他专业;考研金融也很热,跨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很多,各种本科专业背景的人都有,特别是工科的人很多。金融专业通常就业于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分支行业。由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轻资产行业,而服务业是后工业时代经济的主体和重心,因此,金融业也会大有发展。[鲜花][鲜花]【回答】

7. 中国金融业 未来会怎样?

在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今天,无论是从中国的角度还是从全球视野看来,中国金融行业都是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那么,中国金融领袖在创建世界级金融机构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领导者应如何把握机遇、培养能力,从而将其组织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一书也许会给你新的启发。 该书为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咨询业务负责人柯安德先生所著。柯安德先生不仅是博斯公司的金融咨询业务负责人,更是博斯大中华区总裁,为亚洲、欧洲各国的金融公司及监管机构提供了逾20年的咨询服务。在《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一书中,柯安德先生阐述了其在战略方向、组织设计、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等多方面的丰富经验。这本书能带领中国全体金融从业者及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必须应对的问题,并指导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 本书首先细谈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即中国能够为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市场—— 一个具有高度多样性、可变性及创新性的市场。那么应该怎么来面对这个广阔的金融市场呢? 该书把重点放在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帮助中国经济摆脱危机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全球金融界的看法上,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该书还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些见解,帮助其寻找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及其变化而盈利的途径,并解决如何培养能力以力压群雄这一问题。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未来国际金融中心,一个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在危机过境后的特殊需求的金融中心。 同时,书中还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金融这一重要问题。缺乏发展的中小企业金融通常被视为高风险行业,而此行业却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一直是中资银行所关注的领域。另一方面,在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的国度中,农村金融服务同样是重要的盈利渠道。为此,本书将侧重21世纪农村的个人及企业需求,从而为银行业务指明一条盈利之路。 遭受金融海啸的沉重打击后,全球金融行业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许多金融从业者更是处于迷茫状态。不可否认,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金融业在全球金融领域的迅速崛起。而在崛起过程中,发展金融业的“技术指导”是必要的,但金融从业者的信心、积极进取的态度更是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无疑对整个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为中国金融从业者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精彩摘录 现有保险商的能力、众多全球领先保险商的市场地位以及保监会对资金和监管的要求,使得从零开始进入保险领域变得困难,且代价高昂。在战略方面,新进者需要制定一条清晰的路线,以便为自身建立客户细分、渠道或产品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他们需要确定在哪些关键地区能开始建立一套备受信赖的组织架构及销售网络。新进者在吸引、发展并挽留所有职能部门的员工时,在建立销售网络时,在外资保险公司遵照相关规章与中资伙伴合作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来自组织架构的挑战。已占据市场地位的保险公司具有优势,而边缘性的保险公司则步履维艰:小型本土保险商需要确定可持续的业务重点,随后迅速建立独特的能力,从而为实现盈利并满足监管方的期望奠定基础。通过多年的合资经验,许多外资保险商也需要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及业务模式,从而产生利润。 那些强化管理能力、扩大规模,并凭借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经营、关系管理及投资技巧不断地扩大他们本已强大的区域优势的保险公司,将成为最终的获胜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将不断发展,而进入中国这一潜在的全球最大保险市场并参与竞争的代价将只会越来越高。

中国金融业 未来会怎样?

8. 中国金融业 未来会怎样?

在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今天,无论是从中国的角度还是从全球视野看来,中国金融行业都是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那么,中国金融领袖在创建世界级金融机构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领导者应如何把握机遇、培养能力,从而将其组织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一书也许会给你新的启发。 该书为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咨询业务负责人柯安德先生所著。柯安德先生不仅是博斯公司的金融咨询业务负责人,更是博斯大中华区总裁,为亚洲、欧洲各国的金融公司及监管机构提供了逾20年的咨询服务。在《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一书中,柯安德先生阐述了其在战略方向、组织设计、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等多方面的丰富经验。这本书能带领中国全体金融从业者及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必须应对的问题,并指导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 本书首先细谈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即中国能够为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市场—— 一个具有高度多样性、可变性及创新性的市场。那么应该怎么来面对这个广阔的金融市场呢? 该书把重点放在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帮助中国经济摆脱危机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全球金融界的看法上,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该书还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些见解,帮助其寻找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及其变化而盈利的途径,并解决如何培养能力以力压群雄这一问题。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未来国际金融中心,一个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在危机过境后的特殊需求的金融中心。 同时,书中还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金融这一重要问题。缺乏发展的中小企业金融通常被视为高风险行业,而此行业却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一直是中资银行所关注的领域。另一方面,在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的国度中,农村金融服务同样是重要的盈利渠道。为此,本书将侧重21世纪农村的个人及企业需求,从而为银行业务指明一条盈利之路。 遭受金融海啸的沉重打击后,全球金融行业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许多金融从业者更是处于迷茫状态。不可否认,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金融业在全球金融领域的迅速崛起。而在崛起过程中,发展金融业的“技术指导”是必要的,但金融从业者的信心、积极进取的态度更是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无疑对整个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为中国金融从业者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精彩摘录 现有保险商的能力、众多全球领先保险商的市场地位以及保监会对资金和监管的要求,使得从零开始进入保险领域变得困难,且代价高昂。在战略方面,新进者需要制定一条清晰的路线,以便为自身建立客户细分、渠道或产品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他们需要确定在哪些关键地区能开始建立一套备受信赖的组织架构及销售网络。新进者在吸引、发展并挽留所有职能部门的员工时,在建立销售网络时,在外资保险公司遵照相关规章与中资伙伴合作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来自组织架构的挑战。已占据市场地位的保险公司具有优势,而边缘性的保险公司则步履维艰:小型本土保险商需要确定可持续的业务重点,随后迅速建立独特的能力,从而为实现盈利并满足监管方的期望奠定基础。通过多年的合资经验,许多外资保险商也需要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及业务模式,从而产生利润。 那些强化管理能力、扩大规模,并凭借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经营、关系管理及投资技巧不断地扩大他们本已强大的区域优势的保险公司,将成为最终的获胜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将不断发展,而进入中国这一潜在的全球最大保险市场并参与竞争的代价将只会越来越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